中學(xué)生優(yōu)秀作文:論生命與死亡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題記
朋友,你讀過余華的《活著》嗎?
這本書講述了上世紀(jì)中葉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從昌盛至衰敗,從活著到死亡的過程。它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那個年代的悲劇與那個時代的悲哀。終于,主人公福貴領(lǐng)悟了生活的含義:
生下來,活下去。
他知道黃昏正在轉(zhuǎn)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他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jié)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就像女人們召喚他們的女兒們,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福貴的靈魂召喚他活下去。
生是死亡的開端,死是生命的延續(xù)。
童年的我是一只無憂無慮的精靈,繁星會對我私語,天空也會俯身來到我身邊,用它傻傻的云朵和彩虹來逗弄我。我想,兒童的生命是即將綻放的花朵,它在愛的溫暖和靜謐的神秘中潛伏,充滿愛與希望。
我成為了青少年,生命便成了奔騰的江河。我的未來正從高山之巔走來,從大海深處走來,它讓我的一腔熱血頓時沸騰。此時,生命的意義在于不懈地追求。
然后,我邁進(jìn)了崢嶸歲月——中年。我不再是孤獨(dú)的旅行者,陪伴我的還有我的愛人和親愛的孩子。當(dāng)年狂傲的我懂得腳踏實地,因為我肩負(fù)著另一個神圣的使命:來自我的家庭和社會的厚望重托。中年人生命的主題,大抵為:責(zé)任。
接下來,我升級為老年人。
一位猶太人說:“年輕人會看見怪異的景象,老年人會夢見怪異的夢!奔茨贻p人較之老年人離上帝距離更近。因為怪異的景象較之怪異的夢魘是一種更為明晰的啟迪。不可否認(rèn),世情如酒,越喝越醉人。而年歲大的益處是在乎理解的能力,而不在乎意志與感情方面的德行。老年人經(jīng)歷的滄桑也更為從容。他可以沿街散步,看到美麗的街景停步;看到動人的情景駐足;隨請隨性地穿街過巷,然后回首看人潮與車流,向不可知的方向奔赴。
少年時看風(fēng)景的心未改變,夢境迷離,明月依稀,繁華如斯,美麗的馬蹄還在響動,心中的金鳥還拍著羽翼。一定會慶幸自己是一個老人,多一些內(nèi)在空間,多一點(diǎn)從容。
我閉上眼睛,形色隱沒時,才看見了。
我言辭沉寂,詞窮句冥時,才聽見了。
我把思想傾空,不思不念時,才清晰了。
人生,繁瑣而復(fù)雜。能夠做到以上三點(diǎn),簡單而偉大的事,莫過于老人。從少年看老年,不要陷入河流,要常想想河邊的風(fēng)景;從老年看少年,不要捉住天空,而要真正地變成天空。
最后,我將面對死亡。
生命又如同橫越大海,我們都相聚在這小船上,死時,我們便到達(dá)彼岸,各去各的世界。對啊,死亡只是作為生命的另一部分永存,舉足落足都在進(jìn)行。
死亡,人們總是逃避這個問題。在我看來,讓人們感到畏懼的是死亡的修飾品,而不是死亡本身。呻吟與痙攣,變色的面目,朋友的哭泣,黑色的喪服與葬禮,諸如此類讓死亡顯得如此可怕。
事實上,不用畏懼。
因為復(fù)仇之心令人戰(zhàn)勝死亡,愛戀之心令人蔑視死亡,榮譽(yù)之心令人追求死亡,悲傷之心令人飛向死亡,恐懼之心令人全神貫注于死亡。這是必經(jīng)之路,無法逃避。
死亡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有準(zhǔn)備之死和無準(zhǔn)備之死。
猝死便是毫無準(zhǔn)備地被死神偷襲。有準(zhǔn)備之死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冷靜地回憶自己的一生,猶如上溯一條綿長的河流。
世俗的糾纏,在死亡的背景之上,它平素所具有的魔力,異乎尋常地淺微,人便格處地豁達(dá),有置身物外的超然。
死亡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個恩惠,倘若我即將面臨死亡,我一定要它向回歸自然。這不是簡單地復(fù)古和重復(fù),而是人類對自身的關(guān)愛和體恤。人類就屬于自然,從蒼茫的遠(yuǎn)古水域走來,向蒼茫的彼岸劃動小舟。
我希望死在一個可以讓靈魂飛翔的地方——西藏。
面對蒼涼曠野的高原,俯沖而下也視的鷹眼,散辭職山之巔的臟器和牧羊人顏面表層永恒的微笑,那一瞬間,我想自己才會真正明白什么叫生命。
它是天地的精華,它是巨大的偶然。它是無限長鏈中閃爍的一環(huán),它是造化輪回中奇異的組合。周圍是無窮無盡的冰川雪嶺,它們雖然恒遠(yuǎn),卻了無生命,只有人才是這冰雪世間最活躍的生命,人的靈魂才可以在浩瀚天地之間自由飛翔。我們從自然來,最終必將回歸自然,所以請珍惜這短暫的旅程。
禿鷹烏云一般呼嘯而下,又扶搖而上,隱沒在蒼穹盡頭。是否有人肅穆地注視著,默默感受著我的生命正在消失與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