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得民心的橋梁
顏瑩博縱觀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每一段輝煌的歷史之(之去掉-師)中,都毫不例外地閃現(xiàn)著一個盛世明君的身影;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康熙帝玄燁……他們?yōu)榘傩諛窐I(yè),社會的繁榮穩(wěn)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統(tǒng)治著不同的時代,可他們卻印證了一個道理;與民溝通是得民心的橋梁。(此文交給我交的太草率,專項訓練內(nèi)容你也沒標記,此處是用三個事例引出論點-師)劉邦,項羽都是名載史冊的英雄,可前者成就了千古霸業(yè),后者卻無奈烏江自刎,這道理真如項羽所言“是天意嗎”?不是,劉項二人相比,項羽比劉邦更有才能,但項羽他恃才傲物,一意孤行,又間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最終走向了滅亡。相反,劉邦沒有突出個人才能,但他善于聽取各方良言,身邊謀士極多,常常與他們交心傾談上下溝通,最終成為楚漢之爭的勝者。(分析的好啊,其實我們身邊有太多的像劉邦善于納諫之人-師)時間又過了幾千年,中華大地又出現(xiàn)了一位歷史偉人,—(——看來你不會打破折號吧?shift鍵和減號鍵同時摁-師)康熙皇帝。他有著比劉邦更為出眾的才華,有著比項羽更為強健的體魄,有著比鐵木真更無比勇猛的軍隊,照說他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上龍椅。但是,他卻遭遇了關(guān)內(nèi)百姓的強猛反抗,只因他是滿人,而他統(tǒng)治的大多是汗人。在漢人的眼中,他永遠是夷人,是外來者,因此,各地的反清斗爭不絕,這也成了康熙的一塊心病。但是,他從未想過用武力讓漢人臣服,一次,他去長城查看城墻的毀壞情況,面對早已破落的長城,有的大臣認為要加固,以防來襲,但康熙卻堅定地說;“我要的是百姓心中的長城,這比真正的長城堅固幾倍!”(事實論據(jù)-師)是啊,這是明君的抉擇他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終于使百姓臣服,成為一代明君。(后邊是議論小結(jié)-師)時間推至當今,我們經(jīng)?吹近h和政府領(lǐng)導(dǎo)人到民間考察,李總理大年夜下礦井,習近平總書記節(jié)日視察菜市場,各地方官員開通“微博”讓網(wǎng)民直接問政策等都是新時期以史為鏡,以人為本的經(jīng)典事例。于是,我們有了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成就,我們有了世界上最快的“云計算”,我們有了世界上最快的火車,我們還有了日夜護航在亞丁灣的海軍軍編隊……(古今都舉例,確實有說服力-師)一位偉人說過“喜歡溝通的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道理論據(jù)-師)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歡溝通,只喜歡征服,閉關(guān)自守的民族不喜歡溝通,只會沾沾自喜,(正反對比論證-師)他們坐井觀天,急功近利民族不喜歡溝通,只知浮在表面,缺乏內(nèi)涵。因此,我們要學會溝通,這樣才能使我們虛懷若谷,博采眾長,這使我們胸懷運廣(此詞啥意思?不準確-師),勇于開拓,這將使我們高瞻遠矚,潛心探索。最終使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林而不倒,雄踞天地之間而不衰。師評:此文符合此次作文的專項訓練:論點提出-道理論據(jù)-事實論據(jù)-議論小結(jié)。至于道理論據(jù)和事實論據(jù)的先后無所謂,可以靈活安排,論據(jù)多少也可以靈活安排,能充分證明論點就可以了。論據(jù)由古及今,提及當今總理,,使論據(jù)充分,且是聯(lián)系實際,也算有針對性,更是古為今用。最后一段如果先由個人,再到國家是不是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