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文明作文800字
文明,這對人人都熟悉的字眼,他因何而流傳呢?我認為文明是種溫暖,文明更是出于對人對事的一種開懷的心理。由古至今,文明就是禮讓、寬容和體恤的代名詞。
孔子說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點出了文明的主旨。也許生活中我們并不難發(fā)現(xiàn)“勿施于人”的例子,公車內(nèi)年輕人為老年人讓座,因為他們知道站著是辛苦的,為了不讓老年人受累,他們選擇自己站著;地面上的一張紙屑,輕輕的彎腰也不無詮釋著“勿施于人”?梢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的心,自己不愿意別人如何對待自己,自己也不要那樣對待別人。
孔子的這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處處為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從中國古代就流傳開來了。中國戰(zhàn)國時期,梁國和楚國是相鄰的兩個國家,兩國的城門外都種了西瓜。梁國的農(nóng)夫十分勤勞,每天都給瓜苗澆水、施肥和除蟲;而楚國的那個農(nóng)夫則對瓜田疏于打理,整天躲在棚里納涼偷懶。西瓜收獲的季節(jié)到了,楚國那個懶惰的農(nóng)夫瞧見鄰國的瓜秧十分茁壯,而自己種出來的瓜秧瘦黃矮小,于是起了壞心。一天夜里,他偷偷到梁國的瓜田里偷了最大最好的西瓜,而后又將西瓜地踐踏,把瓜苗連根拔起。而他這些行為,被躲在瓜棚的梁國農(nóng)夫一一看在眼里。梁國農(nóng)夫雖很氣憤,卻沒有馬上站出來指責楚國的農(nóng)夫,而是稟告了梁國國君,并建議國君把楚國的西瓜地也破壞掉。國君聽后,并沒有生氣,思考了片刻,說:“楚國的農(nóng)夫確實很過分,可是我們明明也不希望他這樣對我們的,如今,卻要用相同的方法對待他們嗎?這可行不通。”農(nóng)夫頓時明白了,這正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啊!梁國農(nóng)夫不但沒有報復楚國,而且他還每夜偷偷給楚國的瓜地澆水施肥,楚國的瓜秧長得一天比一天好。這些舉動后來被楚國農(nóng)夫發(fā)現(xiàn)了,他大為感動,并開始后悔自己當初的行為。于是他去跟楚國國君上報了這件事情。明白了事情原委的國君對這位農(nóng)夫進行了懲罰,并且讓他送了一批西瓜給梁國賠罪。從此,兩國成為鄰邦好友,兩國的居民們也文明地交往。這一太平的景象,完全是因為梁國的諒解,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種高尚情操。
我相信,把一個好的習慣推廣,會帶動和延伸更多美好的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身邊的人,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一種和諧的潤滑劑。讓大家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你會發(fā)現(xiàn)施比受更快樂,施與別人快樂,施與別人關懷,那即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