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無處不在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語文,而是一雙能去發(fā)現(xiàn)語文的眼睛。
語文,也許就在那些與你擦肩而過的廣告牌上。有不少廠家為了吸引顧客,各自貼出新穎的廣告詞。比如,有一家珠寶店想收購珠寶,于是,他便貼出廣告詞:千萬別賣掉你的珠寶,除非找到合適的買主。初次接觸這條廣告,你可能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既然要收購珠寶,為什么還叫別人“千萬別賣掉你的珠寶”呢?呵呵,現(xiàn)在請你把目光移到下面那句“除非找到合適的買主”。其實,他的真正意思是:如果要賣掉珠寶,就必須找到合適的買主。而誰才是“合適的買主”呢?不言而喻,非“我”莫屬。
語文,也許就在那些你看得津津樂道的古裝戲里。就拿我來說吧,記得我六年級的時候,迷上了古裝戲《問君能有幾多愁》。每天晚上八點,我一定會守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地看著,看得那是個津津有味,不亦樂乎!我依稀記得,在《問君能有幾多愁》里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趙匡義巧施反間計,讓李煜誤以為林仁肇已經(jīng)投降于宋。正當李煜思考消息來源的真實性時,一位大臣建議將林仁肇處死。說話時,他引用了一句名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看到這里的我,只感覺身體內(nèi)的知識大門悄悄地打開了一條縫,那條名言趁機“溜”了進去,隨即,門又悄悄地關上了。
語文,也許就在一塊微不足道的告示牌上。好的標語能使人坦然接受,壞的標語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比如,某旅游圣地曾立過這樣一則告示牌:除了你的腳印,什么也別帶走;除了你的記憶,什么也別帶走。其實,它本來的意思是:不要隨意拿走物品,不要亂丟東西。但以這種委婉的形式表達出來,比之“別丟垃圾,別偷東西”這種生硬的形式效果要好得多。
從廣告詞里,我們可以學到通過懸疑來吸引讀者,勾起讀者看下去的欲望的寫作方法;從電視劇中,我們可以學到各種各樣的名言名句,豐富我們的文學知識;從標語上,我們可以學到排比的寫作方法……
總之,生活處處有語文,只要我們睜大自己的眼睛,留心生活中的細節(jié),去發(fā)現(xiàn)語文、探索語文、感悟語文,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收益非淺的。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語文,有語文的地方就有精彩,有精彩的地方就有生命。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