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讀后感
《草房子》是曹文軒老師的一部優(yōu)秀作品。是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故事的內(nèi)容曲折,耐人尋味。很適合現(xiàn)代的青少年閱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吧!
麻油地小學六年級的桑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一年,這一段看似平常卻又催人淚下的六年級生活。
這一年,他認識了善良乖巧的紙月,像哥哥般照顧、幫助她;桑桑還見證了白雀和蔣一輪撲朔迷離的純情,他去當他們的信差,可最后兩人沒有結果,桑桑很是遺憾;固執(zhí)又好心的秦大奶奶為救學校的南瓜而犧牲了。桑桑傷心欲絕……這個男孩目睹了這一切,永遠記住了,直到他離開。
整本書一共九個章節(ji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章節(jié):藥寮,“寮”的意思是小屋,這個名字很古樸,挺雅的。桑桑被診斷出絕癥,每一個人都為他難過,這一點他自己也知道。在自己“僅剩”的時間里,他變得乖巧懂事,愿意為任何一個人做事;幫細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給饑渴的過路人……甚至為牛、羊、為鴿子、為麻雀做任何一件事,最動人的是桑桑帶妹妹柳柳進城玩,盡管自己的身體已經(jīng)不行了,還依然堅持,我看出了一個哥哥對妹妹的愛,這是一份純真的兄妹之情。我在這一章節(jié)還看見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桑桑的父親:桑喬,是麻油地小學的校長,平日對兒子很嚴格,還因兒子破壞了他所謂的“榮譽”把兒子打昏了。但知道了兒子的情況后,他感到內(nèi)疚,自己從未給過兒子什么,不曾看見兒子是怎樣長高的,怎么長大的,甚至看不見兒子的優(yōu)點。為了兒子,他把自己不光彩的過去翻了出來;為了兒子,他不在乎別人的想法;為了兒子,他哽咽了;為了兒子,他愿意付出一切……這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同時,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面對疾病,天災甚至死亡,我們都要坦然面對,謹記著“別怕”,不可整日憂心忡忡,堅信明天依舊美好,當?shù)谝豢|陽光照在你的身上,你會重新感嘆新的一天!生、死只在一念之間,要看看你是否坦然看待,把死看成生的開端,一切又是另一番景象!生死之間應該架一座橋梁,叫做坦然吧,任何事情都要坦然面對
最后,桑桑的病奇跡般的好了,可是他卻要永遠告別與他朝夕相伴的這片金色的草房子,但這一切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xiàn)在桑桑的世界里!
家長感言:
在這次的讀后感中,孩子認為曹文軒的《草房子》中的藥寮最讓他感動,而我則認為是桑桑病后背妹妹的一段最讓我感動。她認為生死之間要架起一座橋梁,而我認為桑桑背妹妹的一段仿佛讓我回到兒時哥哥與我的感情,這又讓我知道了孩子的思路比我廣,不由讓我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比我們那時要憂慮、要成熟。也讓我知道孩子的壓力大于我們兒時,我就要及時的引導孩子正確的對待社會的競爭,讓孩子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