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故鄉(xiāng)作文1000字
聆聽縉云聆聽故鄉(xiāng),聆聽小城無盡的美好,聆聽縉云聆聽故鄉(xiāng),聆聽先祖不老的輝煌。
——題記
念·巖下村
談起縉云,首先讓我想到的便是眾人皆知的“巖下石頭村”,每逢小假,這個地方便成了“人的天堂”,老老少少,全市的人都聚在了這個舒坦的“生態(tài)小村”。遙望,村莊山水交融,如詩如畫,村東是突兀挺拔,懸崖似削的“百丈巖”,仰望絕頂似平峰一片,蒼松郁郁。而村西就是“雙獅山”,峰巒疊嶂,千峰凝翠,兩山夾峙,平峽幽古,令人贊嘆不已!低頭,又見里坑溪,百丈前溪和巖下溪穿村而過,溝澗瀑布壯奇,山泉清澈靈動。村落內古樹參天,石橋橫臥,蜿蜒的溪水為古村界限空間增添了幾分和諧與靈動,古老的石屋,石橋,古道,古樹與古祠,更是讓巖下村獨樹一幟,呈現(xiàn)出樸實平凡的精神和深刻的文化意味。更令人興奮的是這座舒適的小村現(xiàn)已成為“麗水學院巖下原生態(tài)藝術寫生基地”。;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譬如一個充滿原始氣息的石頭城堡,一個渾然天成的石頭世界。讓旅客感受到了巖下石頭烙印出的無限靜美……
念·平安戲
相信來過縉云的人都知道,這個小城中有一種習俗從媽媽的那個年代到現(xiàn)在一直廣為流傳,那就是——看戲。之所以戲劇家喻戶曉人人喜愛,就因為它從頭到尾用的是地道的方言,說和唱又都是串話連篇,不僅通俗易懂,并且朗朗上口。每逢什么大節(jié)小節(jié),村委便會找來戲班子,后在大會堂里立架子,搭苫布,拉電線,安燈泡,一天不到就把戲臺搭好了,接著夜晚時敲鑼打鼓聲一傳,全村的愛好者與空閑者便搬來自家小板凳,直奔戲場子,戲臺前轉眼就是黑壓壓一大片,把戲場圍得水泄不通,有時候恐怕晚上搶不著位子,老人們就會早早前去占一天的位子,有些身手敏捷的小孩為了圖好玩,三番五次地爬到會堂的窗子上,通過已經(jīng)生銹了的欄桿來“趕熱鬧”,讓父母看了哭笑不得,更奇特的是,每每看戲。總會有三五成群的大小孩偷偷地鉆到后臺去看演員們化妝,去看那垂于腳后跟的長發(fā),看那新鮮的蟒袍,烏紗帽,大刀小箭等等……日子一長,對劇中人物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臺上“戲骨子"們穿著紅綠的戲袍,臉部畫著濃濃的妝,折折回回,衣袖飛舞,瞧!女主角們步覆曼妙,款款上臺,水袖一甩,兩個眼珠子一轉,咿咿呀呀地唱起來,演的有懸念,有起伏,扣人心弦,使觀眾們不禁一次次拍手叫好,陶醉其中,就如著魔一般。
念·敲肉羹
不知你們曾否聽說縉云的一種特色小吃——敲肉羹,縉云啊,無論城鄉(xiāng)婚慶喜宴,還是逢年過節(jié),親朋待客都離不開這道小吃。它是由番薯粉磨細,曬干制成的,用旺火滾過,再加上點兒香菜后,便變得色如琥珀,肉質脆嫩,一勺入口即化,所謂鮮香滑爽啊,真不輸古書之稱“羹者,五味調和。”啊,至于究竟味細到哪種層次,還是你親自去品嘗一次吧!
聆聽故鄉(xiāng),念故鄉(xiāng),道故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謝這如此美好的故鄉(xiāng),讓我再次擁抱故鄉(xiāng)的風光,因我是縉云人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