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4單元北師大版作文:杜牧
九年級下4單元北師大版作文:杜牧
其時正是仲春時節(jié)。 和煦的陽光,面向大地,靜靜地,播撒著稍稍強(qiáng)烈的光明與溫暖。晴空湛藍(lán)如洗,偶爾有幾朵俏皮的云飄到長安城的頭頂,爾后又游絲般散去。驪山側(cè)立千丈,山上繁花似錦。姹紫嫣紅的牡丹,競相吐露著嬌柔的芬芳。他們鉚足了勁兒,好象要趁著這余下不長的春光中,爭得楊貴妃娘娘“集萬千于一身”的寵愛似的。呵,真有點(diǎn)兒舍我其誰的架勢! 遠(yuǎn)方,通向都城長安的古道上,一個秀才模樣,看上去英俊倜儻的白衣書生,騎一匹稍稍瘦削的棗紅馬,正緩緩向我走來。喲!那不是晚唐著名的大詩人杜牧嗎!只見他慢慢收緊韁繩,停下了腳步。遠(yuǎn)遠(yuǎn)眺見殘破的城門、坍圮的城垣,他的臉上閃過一絲悲涼的神色。面對此情此景,他仿佛明白了:“開元全盛日”的那個長安城,已經(jīng)不存在了! 他忍住悲傷,繼續(xù)徑直走進(jìn)城中。城里一派蕭條:昔日氣勢恢弘的宮殿、“廊腰蔓回,檐牙高啄”的亭臺樓閣,在歷經(jīng)安史之亂、外族入侵等幾番劫難后,已然被付之一炬,盡成廢墟了;曾經(jīng)一度車水馬龍的市坊里,還能見到幾個沒精打采的老掌柜,料理著大不如前的冷清的生意;壯丁們大多被征發(fā)到前線服兵役去了,老幼婦孺?zhèn)円泊蠖歼w走了,剩下一株被大火燒空了樹干的大槐樹,還依然見證過那段兵荒馬亂、世態(tài)炎涼的動蕩歲月。觸景傷情,兩行熱淚從他的腮邊不自覺地滑落下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他一字一頓地吟誦著他的老前輩——“詩圣”杜甫的絕句,又一陣說不出的酸楚涌上了心頭。我在一旁禁不住感嘆:“唉,誰讓他有著一顆憂國憂民的拳拳赤子心呢!” 旁人不解地望著我。 我微微一笑說:“再過一千年,他的名字仍然會留載史冊的。” 杜牧只當(dāng)什么都沒聽見,轉(zhuǎn)過頭,向驪山眺望。 華清宮猶在,一扇連著一扇的宮門猶在,可位高權(quán)重的唐明皇,還有他的傾國傾城的楊貴妃不在了;一簇簇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依然悄悄地開著,但早就失去了往日濃妝艷抹的興奮勁兒,更別提那份受寵時的驕傲了;往昔那匹揚(yáng)起一路紅塵的飛騎也不在了,以及那一路留香的新鮮的嶺南荔枝丹,都只能在歷史的冊頁中去尋覓了。 他望著,想著,推敲著,一首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過華清宮》隨即脫口而出: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你說,對那個朋黨正忙著爭權(quán)、百姓卻生靈涂炭的晚唐;那個皇帝昏庸被宦官玩弄,而內(nèi)憂外患接連不斷的晚唐,這不是一篇絕對夠辛辣的諷刺,又是什么呢? 我說,較之于那個彳亍在“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杜牧,那個留連著“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的杜牧,那個“十年一覺揚(yáng)州夢,贏得青樓薄悻名”的杜牧,我更敬愛這個悲歌著“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杜牧,這個情系家國興衰、民族前途的杜牧,這個憂國憂民、拳拳愛國的大詩人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