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蜚山考察報告
一、考察目的:
引導青少年實際參與到清潔社區(qū)衛(wèi)生、保護水資源的行動中來,提高他們的環(huán)境意識,促進青少年對“保護環(huán)境”的理解和參與。
二、考察方法:
。ㄒ唬┑酱篁闵竭M行實地考察。
。ǘ┳咴L大蜚山周圍居住的老一輩人和管委會有關人員。
。ㄈ┎殚営嘘P資料。
三、考察結果:
大蜚山是仙游境內的五大山脈之一,自古以來就被稱為仙游的天然屏障。它從九座山走來,“蜿蜒百里,矗為大蜚、小蜚二峰”,極像一只張開雙翼的鳳凰從遙遠的天外飛臨仙游縣城,鳳凰站立的腳下是那條奔流了上千年的母親河。
我們自然興趣小組查閱《仙游縣志》、《仙游名勝古跡》和《仙游古今》等歷史資料書籍,并利用雙休日拜訪了住在蜚山周圍的老一輩人,了解到了有關蜚山的歷史和地理地貌的特征的許多史實,還走訪了大蜚山管委會,受到了管委會蔡主任熱情接待,他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大蜚山森林公園的開發(fā)情況和規(guī)劃遠景,我們小朋友還就大蜚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問題請教了蔡主任。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兩次實地考察了大蜚山,歷時一個學期,現就考察結果報告如下:
、鍤v史沿革 大蜚山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遠在唐代就聞名于世,歷代騷人墨客紛紛吟詩作賦,極力把大蜚山當作傾國美人加以頌揚。相傳昔日蜚山曾有“十八勝境”,現殘存于志書上的僅有九龍巖、附鳳巖、清水巖、西來巖、白云巖、蜚山巖和富洋院道場諸勝。
翻開宋、清諸朝仙游縣志,觸目皆可看到先賢們是如何費盡筆墨寫仙游。舊志說“仙游北枕瀑布,南帶仙溪,水繞山蟠,面勢環(huán)翕,具東南壯色”,且“據莆上游,西北接泉福,南距大海,林壑美、泉石饒,山川竣秀雄麗,藪澤襟連,原隰鱗次,山高而水清,地固而田沃……”并發(fā)出“碧山如畫溪吟眸,信是神仙此地游”的贊美之辭。
的確,在我們所能見到的故籍里凡論述仙游的山川形勝時古人無不把仙游千百年的文明史與仙游的溪山形勢相提并論,仿佛那巍峨竣秀的大蜚山就是仙游文明的發(fā)祥之地。從已發(fā)掘的史料表明,自從唐開科舉以來,僅仙游一縣就有六百多名進士,宋代《仙溪志》曾述道:“仙溪地方百里,科第蟬聯,簪纓鼎盛,甲于他邑!钡仂`人杰,自古皆然。于是大蜚山便成為先人們心目中欽敬的風水神山,千百年來人們對大蜚山寄托了一個沉甸甸的期望。
、娲篁闵降妹蓙怼 〈篁闵揭蛐嗡骑w鳳,又名“飛山”,大飛居右,小飛居左,二峰并峙,形勢聳拔飛動,古人稱它是“異域飛來之峰”。大飛山下有鐘鼎山,小飛山以北是將軍山,山上有九龍巖和九龍?zhí)吨T勝。
㈢大蜚山名勝古跡 大蜚山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遠在唐代就聞名于世,歷代騷人墨客紛紛吟詩作賦,極力把大蜚山當作傾國美人加以頌揚。相傳昔日蜚山曾有“十八勝境”,現殘存于志書上的僅有九龍巖、附鳳巖、清水巖、西來巖、白云巖、蜚山巖和富洋院道場諸勝。
大蜚山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九龍巖。九龍巖位于瀑布山,從水磨坑穿澗攀崖而上,“飛泉灑雪,聲聒入耳,下注為潭,若冰壺之貯秋月。”
瀑布山下為九龍?zhí),“泉飛石壁,迅駛奔注,潴之為潭”,九龍?zhí)秴R合二飛麓之水,經水磨坑諸澗注入木蘭溪奔向大海。如今,將軍山下又聳起一道攔河大壩,九龍巖水庫把九龍?zhí)朵镐讣毩鲄R成一座平湖,滋潤山腳下萬畝良田,也為這千年古跡添了無限生機。如果你有幸登臨飛山絕頂,定會如同古人一般感受到蒼穹下迥蕩的那股凜凜正氣,今人古人同此情懷。
、栝_發(fā)大蜚山,保護自然環(huán)境 大蜚山以森林為主要景觀的森林旅游業(yè)是世界各國有效保護森林、改善人類生活環(huán)境而興起一項獨具特色的旅游業(yè)。建設森林公園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種功能,被公認為社會文明、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生態(tài)意識的提高,崇尚自然,回歸自然,返樸歸真已成為當代人類越來越強烈的愿望和追求 。森林旅游正逐步成為國內外民假日消費的首要熱點。
大蜚山森林公園的開發(fā)建設得到了中共仙游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明確指出了“大蜚山是仙游的風水山,是一片未被開發(fā)的處女地,是一塊充滿魅力的投資熱土。是今后經濟發(fā)展的一個亮點。但經發(fā)建設需要一個較長的歷程,是未來子孫后代共享的一塊樂土。開發(fā)潛力巨大的大項目!辈呀ㄔO大蜚山森林公園納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同時賦于開發(fā)森林公園的多項優(yōu)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大力開發(fā)建設大蜚山森林公園已在全縣上下達成共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大力支持,這些都為大蜚山森林公園的建設發(fā)展 尊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保護建議:
。ㄒ唬┍M快對大蜚山森林內的墳墓進行遷移。
。ǘ┰O立森林線路圖和景點圖,增加基礎設施的投入。
(三)多植樹造林,多引進國內外名貴樹種。
五、收獲與體會:
通過此次活動,使我們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初步學會了野外調查的方法與步驟,鍛煉了我們的意志,培養(yǎng)了我們對大自然的興趣,增強了我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