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作文冬天來了
我想再下來的是要說說我對北京的感受了。
到了北京前前后后的時間只有兩個月零七天,我沒有去游過十三陵,紫禁城,北海公園,香山公園,還有長城我也沒有去到,更不必說到清華北大去看看那寒窗苦讀十多年的莘莘學子了!我只去過天安門紀念堂,毛主席紀念堂,還有的就是游了一下四面的環(huán)境,感受到北方的風土人情及首都的雄偉與壯觀。
走在寬大的長安街上我就有一種自豪感,不知作為每一個曾經(jīng)到過北京的人及生活在北京的人有否感受到,這是一條與眾不同的街呀,他上面走過多少革命前輩,上面有多少烈士的足跡呀,我也曾踩在毛主席,周恩來,鄧小平曾經(jīng)踩過的道路,怎么不覺得自豪與光榮?可能一直生活在這里的人就不會有了。
天安門也不怎么特別,但他每天也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從天安門到端門,再到午門,就是故宮即紫禁城了,在天安門到午門間是四腳墻天空,左右還各有兩個小門,東西慣穿一條道路,我不知它叫什么路。在天安門中還與中山公園及勞動人民文化宮相連的。
天安門對面是毛主席紀念堂了,經(jīng)念堂很寬敞,里面布置得就如一個靈堂,在大堂中是毛主席的遺體,后堂是毛主席的提辭,還有一些紀念性的東西,我看見了毛主席,他就像睡著了一樣,睡在一張玻璃床上,連紋帳也是玻璃做的,被子是一張五星國旗。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一代領(lǐng)導人:毛主席。我當時也覺得很自豪,因為我見了毛主席一面,盡管會有無數(shù)的人會見到過,但也有無數(shù)的人不會看到。
從毛主席紀念堂出來是前門,也是一些紀念性的建筑,前門大街比長安街還要寬大得多,車輛還要密得多。我從前門又繞回到毛主席紀念堂的前門,這里是天安門廣場,廣場是我見過那么多的廣場中最大的一個。廣場與天安門就只隔著長安街,在廣場與長安街的這一邊有一個旗座,每天都會有升降旗的,那天我在那里時剛好遇上了降旗,當國歌唱起時,旗手解開繩子,順著壯嚴的國歌,國旗冉冉下降,看降旗的人很多,整個廣場都站滿了人,當時我有些弄不懂,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看呢?但我又為什么看呢?當時我的心情又是怎么樣呢,我很激動,也很沖動,渾身有一種激情沒地方發(fā)泄,再有是也很光榮。只有這樣才可以把內(nèi)心的愛國主義思想表達出來,我想無論是看多少遍升降旗都是不會生厭的,因為往往最平凡的就是最偉大的。
廣場的左面是人民大會堂,正上方掛著國徽,當夕陽的余暉照在上面時閃閃生輝。由于沒有走近去看我沒有仔細看清楚大會堂。在廣場的右面是北京博物館,由于時間倉促,我也來不及去看了,但我想一定是中國最豐富的博物館了。
除了去了上述這些地方外我還知道北京的地方有:北京是一座四環(huán)城,一共有二環(huán)路,三環(huán)路,四環(huán)路,從起點繞一圈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所以不怕會走失路。我還去過紅廟,安貞橋,八里莊,四惠,北苑,等幾個不出名氣的小地方,給我總的感覺是,北京就是北京,與廣東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無論是建筑上還是生活上都有不同,而且我覺得那里還保留著原始的生活方式,比如有一些街邊叫賣的,坐車的等等;還有北京里是聚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所以有容入了全國各個民族的風土人情及文化;說話也沒有統(tǒng)一的北京口音,會有各種語言,雖普通話是主語,但那些普通話也帶有家鄉(xiāng)方言,一開始時我十分不習慣那里的人說什么“啥呀”“俺呀”等,我就是正宗的廣東式普通話,我們交流也有困難,有時真是雞同鴨講。所謂入鄉(xiāng)隨俗,我后來也學到少少北方口音了,到現(xiàn)在為止還是那么濃的北方口音,以至許多人認為我是北方的,更何況我生得那么胖,本來就似北方人。我想如果我再留在北京半年,真的儼然一個北方妹了,到時回來后他們一定會叫我“撈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