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關(guān)于冬至的優(yōu)秀作文范文
冬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的一天。以下是小編為您推薦關(guān)于冬至的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冬至
陽君離遠久,今日喜回還;
數(shù)九嚴霜厲,一年冷月寒。
冬至春生暖,夜明暗熬煎;
最是游人苦,思年相聚歡。
今日回家,居然吃到餃子,才知道今天是冬至了。記得兒時,冬至似乎是一個很大的節(jié)日,每到這一天,父母都會做一些好吃的,先是祭祖,然后就是我們小孩子大飽口福了。父親常常說一句話就是,冬至大如年。我們也高興,過了這個冬至,春節(jié)就不遠了,那是一個更加讓人期望的節(jié)日——因為不僅有好多吃的,而且大人也不吵孩子,孩子們可以不做功課,可以成群結(jié)隊的去玩。
及至長大,學習了有關(guān)知識,才知道這一天是我們白天最短的一日了。從此日開始,太陽從南回歸線往北移動了。按照直接的想法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對于北半球來說,被陽光照射的時間日漸延長,本應逐漸暖和才是,怎么會有數(shù)九寒天的嚴寒霜凍?這是不是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樣,越是即將天亮,越是暗淡黑沉?
冬至是另一個年節(jié)。每當此時,我想那些在外工作的人們,是不是會更加想家呢?
篇二:冬至
冬至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這天我們家也開始了各種準備。
十二月二十一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它擁有冬至節(jié)的喜慶,又有世界末日的害怕,但害怕歸害怕,節(jié)日還是要過的,按我們這一帶的習俗,,冬至節(jié)要吃美味的冬至圓,一聽媽媽說要吃冬至圓,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誰叫我是冬至圓的忠誠粉絲呢,對冬至圓的愛始終如一,,大批幻想不斷涌入我的腦海中,剎那,大腦和我那小小的心靈充滿著歡樂。
媽媽小心翼翼地從冰箱里取出米粉,,倒在一個大盆子里,加上半勺水,洗過手使勁搓,經(jīng)過數(shù)時分鐘后,又軟又黏的面團便在媽媽那鬼斧神工的手中誕生了,大大的,白白的,沒有一絲世界末日的黑暗;亮亮的,濕濕的,似乎預示著世界的和平。“兔子們,蝦米們,豬尾巴,不要醬瓜,咸菜牛圓了,下面請麻米醬瓜。”我高呼著生怕哪一個鄰居不知道——今天冬至節(jié)這個重要節(jié)日。我和媽媽做了許多的卡通冬至圓,小心翼翼地進行烹煮。
大火烘烤著鍋底,一股股熱氣騰上天空,我正悠閑地看著書,只聽見媽媽叫了一聲“吃飯”我便如一頭尋覓食物的野豬,闖進廚房,可卻呆若木雞,我的小卡通冬至圓病歪歪地“臥”在盤子里,我夾了一個,嗯,真不錯!
從冬至這個節(jié)日我感覺到了很多中國傳統(tǒng)的精華。
篇三:冬至
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xiàn)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后,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稘h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jié)氣循環(huán)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稌x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xiàn)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jié)日來過。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qū)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qū)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篇四:冬至
老家南方冬至有三大風俗:做湯圓,掃墓,放鞭炮。
1、做湯圓
我們南方這邊,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湯圓。湯圓可是一門精細的學問,講究技巧,圓滑和精美,其內(nèi)涵更是至關(guān)重要,“湯圓,湯圓,團團圓圓”,湯圓內(nèi)涵不就是這樣嗎?在我眼里,湯圓可是不錯的“橡皮泥”。(捏動物)
今年,踏著冷月的氣息,帶著滿懷的欣喜回來家去了。吃過一盞有一盞的“盛宴”,重頭戲“湯圓”總算登場了。一座“面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著大人們將水調(diào)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來,看著看著,我的手也不知不覺癢癢了,恨不得上前去試試身手;貞浧鹑ツ旰吞眯忠黄鸫隃珗A的情形真是回味無窮:那時我們做小豬,小狗,真是不亦悅乎。堂兄的叫聲打破了我的夢,我急忙“飛”了過去。當我再次“飛”回來時湯圓已經(jīng)做完了,滿桌子,米篩上,一顆一顆圓滾滾湯圓,圓潤剔透,閉了眼,好像一碗熱騰騰,香飄撲鼻的湯圓就在眼前,But,這些我都沒參與,真可惜。委屈了我這個“湯圓大師傅”。
2、掃墓
冬至清晨,吃過一碗熱騰騰的湯圓,緊接著就是第二大風俗掃墓了。
冬至那天,準備了成千上萬盤好吃的。呵呵,我看了都垂涎欲滴,更何況遠在地下的祖先呢。山路十八彎,果真名不虛傳,阡陌縱橫的羊腸小道太多了,轉(zhuǎn)得不知在哪了。(幸好有大人帶路,不然,我們可能要好幾天才能到)山頭山都是人,人擠人,人挨人。不管是生人,還是熟人,大家殊途同歸,同時山上掃墓者,互相打招呼,互相問好。掃墓,當然是掃除祖先墓前的雜草了,在我認為。用耙子一耙,一大堆一大堆的,這些都是大人要干的。而我和堂兄一起登高臨遠,“橫看成林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雄壯景象;“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驚險景象。“陳勰,瀟越,快來跪拜祖先,求平安!”大人們喊我們了。我們學大人的:“同上。”,鬧得大家歡笑連綿。喊完了,我們又跑了,瘋玩去了。“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可今天沒下雨,看看先人的墓,陡生凄涼,倒幾分似“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感覺。
3、放鞭炮
新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們常說:“冬至過后就到了元旦。”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不知爆竹是哪位高人發(fā)明的,妙趣橫生。想當年,我和堂兄買了好幾盒,自然高興了很久。我們點著香,用顫顫巍巍的手去引爆,火花噴濺時,我們嚇得屁滾尿流,捂著耳朵飛快地跑走了,站在屋里以那顆活蹦亂跳的心去看“戲”:“噼噼啪啪”,爆竹聲,狗叫聲交織在一起,我們樂得不可開支。
后記
每一年冬至,這“三重奏”總是這樣地演繹著,一切是那么有趣,讓我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