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端午節(jié)作文:又聞粽香600字
離端午節(jié)還有一段時日,各式各樣的粽子便隨著初夏的腳步迫不及待地閃亮登場了。
其實,粽子現(xiàn)在隨時都可以吃到,而且不局限于紅棗的一種,八寶、豆沙、肉、胡蘿卜等各種陷的粽子,纏了不同顏色的絲線,躺在超市的冰柜里,或定點的被溫?zé)嶂拇箦伬,或密封在保溫的箱子里,被小販帶著拉著長音到處地吆喊:“粽子……”。
在平時,吃不吃粽子在于心情和肚子里的饞蟲,端午節(jié)這一天是必須吃的。閑來無事而又會包的,買來米、棗和粽葉,幾家聯(lián)合,坐在樓前的空地上,有學(xué)的,有包的,期間談笑風(fēng)生,好不熱鬧。年輕人一般選擇到超市購買,各種口味的選幾個,不覺間就填滿了袋子。在這種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里,吃不重要,像中秋節(jié)吃月餅,吃的就是氣氛。從而就吃出了熱鬧、吃出了情感,也吃出了許多回憶。
第一次吃粽子被留在遙遠的記憶里。在那個食物匱乏的年代,在農(nóng)村,我?guī)缀鯖]有聽說過關(guān)于粽子的故事,“粽子”只是個陌生的名詞、動詞或者形容詞,生活里似乎與粽子毫不搭邊。后來聽老師講那是一種用葦葉包裹的粘大米和紅棗,蒸熟了在端午節(jié)可吃的美味。便幾回回在夢里尋覓它模糊的樣子和誘人的香味。有一年的端午節(jié),當艾葉的香氣在村子的上空彌漫,被幸福、平安浸泡的五彩線吻住了孩子們的手腳,四腳的粽子也帶著它特有的神秘從我的夢里飄出來。
在縣城教書的爺爺不知怎么就搞到了一些糯米,棗是自家棗樹上結(jié)的,奶奶曬干儲存的,葦葉就更是近水樓臺了,河邊的蘆葦一大片滿是。會剪紙的奶奶生就一雙靈巧的手,怎么就會包粽子呢?眼看著葦葉、糯米和大棗在奶奶手里“一波三折”,棱角分明的四角粽子就變戲法似的安然地躺在鍋里了,我卻無論如何地也搦不到一塊。第一次見到粽子的喜悅還有想急于吃到的迫切讓我像打了興奮劑一樣的活躍,滿院子的忙著添水、拿柴。奶奶慢條斯理地一把一把往鍋底添著柴,溫暖的火苗均勻地舔舐著鍋底,跳動的紅色映在奶奶滄桑而慈祥的臉上。當?shù)谝粚已U裊飛出的白色蒸汽悠悠地鉆進我的鼻孔,我嗅到了那一抹久違的淡淡的清香,唾液已不自覺地在口腔內(nèi)流動、翻滾。第一次覺得氣味是那樣強烈地撩撥著人的欲望。難挨的等待中,粽子終于出鍋了,來不及仔細地端詳,把粽葉剝個精光,一口咬下去。咬慣了地瓜煎餅的牙齒,哪禁得住這樣的松軟,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不解其味的囫圇而咽。再吃下去,那軟軟的、黏黏的、甜甜的口感,溶入了葦葉的清香已不僅在嘴里得到了印證,它黏附在大腦里,日久彌香。
作文課上,我寫了一篇《吃粽子》,被老師當作范文來讀。激動、自豪、驕傲各種情愫集于一體,我已說不清什么感覺,只是內(nèi)心洶涌澎湃了,表面卻要做低調(diào)狀,低著頭,聽老師邊讀邊評。我明顯地感覺到同學(xué)們羨慕的目光不斷向我射來,我知道那不是對我的作文,而是對我能吃到粽子的由衷地羨慕和純潔地嫉妒。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大闊步地向前發(fā)展,家家過上了殷實的小康生活,想吃什么東西觸手可及。每年的端午節(jié),雖然市面上的粽子琳瑯滿目,但母親總是早早地張羅著買米、買棗、買粽葉,煮上一大鍋粽子,讓我們吃的吃、拿的拿,是何等的富足。但初次品嘗粽子時那一縷淡淡的清香,還不時地飄進我的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