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景
致從出生起,我就住在了山里,也住在了水邊。我對第一故鄉(xiāng)理縣的回憶并不多,只有那片令我難忘的景致。
小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有灼人的陽光,讓我從小就顯得很黑。那時我并不惱這烈日,卻糾結(jié)著遠(yuǎn)處的雪山為何還未融雪,仍清晰地印在湛藍(lán)的天幕上。我很清楚它離我很遠(yuǎn),但故鄉(xiāng)的天總是這么晴朗,再遠(yuǎn)也能夠看到,以至于從未給我留下雨的回憶。它總是藍(lán)得很徹底,純得讓人癡迷。它沒有一絲雜質(zhì),似乎能透過它看到外太空的事物,像一個巨大的藍(lán)寶石罩,透著無與倫比的空靈。
夜幕籠罩時,天空總是墨藍(lán)色,明明已經(jīng)很晚,卻似乎還要晚些才會黑透。月亮總會如約而至,即使是沒有月亮的日子里,也會有滿天的繁星來代替。月圓時,我會因驚嘆于月的圓與亮而大喊大叫,并不斷地探究著月海,盡管有人曾告訴我,指了月亮?xí)桓疃,但我還是常常指著它,耳朵也沒什么事兒。月缺時,我會不斷地糾結(jié)這到底是上弦月還是下弦月,盡管媽媽教我分辨了好多次,我還是經(jīng)常弄錯。滿天繁星時,媽媽會教我辨認(rèn)各個星座(中國版的,不是國際版的),但我懵懵懂懂的只能認(rèn)出最簡單的幾個。
除了天空,還有高山。故鄉(xiāng)的山總是鍍著一層金,金燦燦的,巍峨而神圣,但又顯得有些蒼涼。它們就像是一個個莊重的守護神,默默地守護著這方陽光下的土地,這方貧瘠的土地。高大的碉樓與它相稱,也威武了起來,還掛著一串玉米和一串紅辣椒。
但到了秋天,這景致就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巍峨到柔和,從蒼涼到明艷,從莊重到端莊......這就是米亞羅一帶稱絕的景觀——秋葉。萬樹姹紫嫣紅,爭奇斗艷,如春花怒放,紅濤泛波。斑斕的色彩與藍(lán)天、白云、山川、河流構(gòu)成一幅醉人的金秋畫卷。雖然雜谷腦鎮(zhèn)的秋色不是最美的,卻是我心中最醉人的景致。每到金秋時節(jié),媽媽就會帶上我和親朋好友一起登上山去,走過了外婆的小菜地和一棵野生的花椒樹后就是秋葉林了。我不記得自己在林中做過些什么,但我記得自己每年都會采一些精致的葉子,卻總是玩兒不上幾天就不見了。
夜里的山會變得沉寂,沒有一絲聲響,只有流水的聲音。那時的山是仰望著天空的戰(zhàn)士,每座山都若有所思,懷著各自的心情。我雖不知道它們在想些什么,但我知道第二天它們又會精神抖擻地堅守著這方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
接著是雜谷腦河,岷江的源頭。它與岷江一般清澈,綠瑩瑩的,讓我看得頭暈(我就對岷江有這種奇葩的反應(yīng))。小時候我不常到河邊玩耍,因為水流太急,不但媽媽不讓我去,我也不敢去。但我家離河不是很遠(yuǎn),夜里常聽到它在了無聲息的城中歡唱,從不間斷,在靜謐中顯得有些突兀。我能從它的聲音中聽它流動時的洶涌澎湃,已經(jīng)有了岷江的影子。
我還愛外公窗臺上的金銀花,把香蕉狀的花蕾吃掉后剩的那皮兒就是開放后的金銀花了,只是比香蕉多了幾根絲兒,也就是花蕊,滿屋飄香。我還愛外婆的生態(tài)蔬菜,但在外婆搬出后就再也吃不到了。
童年已經(jīng)過去,故鄉(xiāng)的景致已成回憶,恐怕以后再沒有回去的機會了吧?再見,童年。再見,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