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難抵是書香
每逢在自己那不大不小的書櫥前顧盼流連的時候,便頓覺心舒氣暢,渾身清爽。
打開書櫥,我對自己的每一本書的氣味都很熟悉。只要把鼻子湊近這些書,它們散發(fā)出來的淡淡的香味就立刻勾起我對往事的種種回憶。
就說我那精裝本《紅樓夢》吧。我曾小心翼翼的不斷讀了它好幾遍。捧起它我絲毫不必翻動。只要聞聞那質地精美的紙張香味,就能回想起當年我把它當作獎品來接受時的幸福情景。還有那套《古今中外文學名篇拔萃》,也有一種能惹起我追憶往事的香味。這套書是屬于我父親的。當時我還不能夠讀懂它的時候,常常有幸被允許抽出一本來看看。這時,我總是懷著虔敬的心情,將它一頁一頁的翻弄著。這些書散發(fā)著一股古老而奇特的幽香。每當我將它們捧在手中的時候,總有那么不可名狀的一種感覺。而當我捧讀另一本外國歷代著名短詩欣賞——《金果小枝》時,眼里總是閃著興奮的光芒。因為我買這本書時,簡直就像買一件價值連城的奢華物一樣,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我對這本書格外偏愛,該知道我當時是在怎樣的一種情形下將它買到手的啊。
那是我念師范二年級的那個夏天,放了暑假隨幾個老鄉(xiāng)到鞍山的一個私人建筑隊打工,工地是在城郊,千山抬眼便可望見。就在這個工地旁的小街上,有一家舊書攤。這個舊書攤是我在一個半小時的午休時間經常光顧的。這本《金果小枝》那會兒就擺在這家舊書攤上。當時,我從那一疊疊的舊書中翻出了它就像拾到了寶貝。或許我不該太喜形于色,書后定價才3元的這本舊書賣主開口就要5元。那一天,5元錢是我兜里的全部鈔票,確確實實這樣,這是我從工頭那借的午餐費。這筆數目足可以讓我再吃上三頓午飯,但我不敢擔保這本《金果小枝》能否一直保留到下周借支的日子(工頭立下規(guī)矩,每周一可以找他借支)。而這種書價我又恰好能支付得起。我拿在手中,翻來覆去地看,一會兒用手指頭搓捏著那幾張紙鈔,一會兒瞟一瞟賣主,兩種胃口在我腹中進行激戰(zhàn),終于書還是買到手了,我將它帶回了工棚,一邊啃早晨吃剩的涼饅頭,一邊美滋滋的掀動書頁。
在這本《金果小枝》的底頁上我發(fā)現一行用鉛筆寫的小字,“1986年2月初4晚讀畢”。十多年前,我還是個5、6歲的頑童,那時,誰是這本書的主人呢?但上面再沒有其它任何標記。我很愿意把他想象成一位窮困潦倒的學生,他大概和我一樣,明明窮得要命,偏偏喜愛讀書。當初他必定也是用自己的血汗錢買來這本書的,當他買到手后,其樂不可支的情景一定不會亞于我現在這個樣子,這種歡樂的心境只能意會,難以言傳。
那年夏天,我從鞍山打工回來,行囊中除了多了200多元血汗錢就是多了幾本從那個舊書攤上買回來的書;氐郊依铮@些書便插進了我那擠得滿滿的書架。事實上只要從書架上取下這些書,我便能回味起那一番激動,一頭汗水。恰如歷歷在目一般。在那時,金錢對我來說簡直毫無價值,除了用它來買書之外,我對它并不懷有太多的感情。唯有書才是我的第一需要,我可以不吃飯,但不能不要書。
現在畢業(yè)了,有了工作,家里的經濟狀況好轉了一些,我能夠得以進書店買一些昂貴的新書來充實我的靈魂了。一進書店,一股清馨的書香氣便撲鼻而來,使人心曠神怡。面對書店那林林總總的圖書我時時會涌起這么一個念頭,我何時才能擁有這么多的好書呢?但愿不是下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