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后感
探索昆蟲的奧秘——讀《昆蟲記》有感蘇州平江實驗學校分校五(二)班吳越每個孩子對昆蟲世界都有無限的興趣,昆蟲世界對我來說有很多的奧秘。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一書,給我解開了許多的疑惑,它是我了解昆蟲世界的鑰匙。
在我家旁邊的松樹上,有時會有毛毛蟲。我常常拿一根樹枝,去撥弄那毛毛蟲,逗它玩。我很喜歡它,覺得它有勁?墒菋寢屨f:“別弄,那是害蟲!,我說:“為什么”媽媽沒有回答,她提過來一本書,就是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打開書,貪婪的閱讀起來了。
我找到了松毛蟲一節(jié),看到了法布爾先生把毛毛蟲的栩栩如生,他介紹了毛毛蟲的一生。他的筆觸中流露了對毛毛蟲的贊賞和敬意。當他寫毛毛蟲為“卵”做保護層時,用飽含深情的筆法寫道:“這種柔軟的絨毛是哪里來的呢?是松毛蟲媽媽一點一點地鋪上去的。它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毛。它用自己的毛給它的卵做了一件溫暖的外套。”,我讀到這里,心中油然而生對毛毛蟲媽媽的敬意。你看它多么
有愛心,有犧牲精神啊。我感嘆這位法布爾先生真是我的知音,和我一樣喜歡昆蟲。在讀這本書時,我也感悟到作者在這些昆蟲身上賦予了人文精神,就像松毛蟲一節(jié)中的毛毛蟲母親身上,感悟到我母親對我的愛。
閱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學到了作者的勤于觀察的品質(zhì)。只有他細心的觀察,才能寫出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譬如: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鉆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務(wù)等等。因此,他被達爾文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只有勤于觀察、勇于探索,才能寫出這樣上乘的科普作品來,閱讀《昆蟲記》,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nèi)涵。
讀《昆蟲記》有感
我讀過《昆蟲記》后感悟頗豐。這是一部科學百科,它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通過讀《昆蟲記》這部著作我算漲了見識。書中講到碧蠅能把固有物質(zhì)變成液體物質(zhì),我以前從沒聽說過,真感覺新鮮、奇妙。文章中有一個反問句值得我們留意:“還有什么別的更好更容易的方法來消滅腐爛發(fā)臭的動物的尸體,讓他們分解成元素被泥土吸收而再為別的生物提供養(yǎng)料嗎?”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除了這種聽著去令人作嘔的碧蠅、灰肉蠅和一種大的肉蠅能把死的動物的尸體進行再利用,其它的生物基本就沒有這個功能了!八鼈冇兄恋慕鹁G色的外套,發(fā)著金屬般的光彩,它們還有一對紅色的大眼睛。”由此可見,碧蠅是個很漂亮的蟲子,我估計,碧蠅應(yīng)該算得上是“貴族之后”吧。其它蒼蠅應(yīng)該很敬重碧蠅吧。
螞蟻除了有著團結(jié)英勇的寶貴品質(zhì)以外,還有著高強的本領(lǐng),它們能夠運用頭上那對細小的觸角當發(fā)報機,為自己的同黨發(fā)送各類有用信息。
讀了《昆蟲記》后,我越來越喜歡觀察昆蟲了,更加喜歡閱讀有關(guān)昆蟲的科學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