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jié)優(yōu)秀作文:趕集
我小的時候,還有一件最高興的事,就是跟著父親趕集。
我本有一個哥哥,不幸夭折了,于是我便成了老大,因而父母和親戚對我特別疼愛。父親趕集經(jīng)常帶著我,到了集上就給我買好吃的。我小姑的家在距我家7里遠(yuǎn)的南石,南石是公社政府所在地,十天兩個集。她的家境較好,我父親比她小,加上我的父母對我的爺爺非常孝敬,我的姑姑們非常感激,對我們的家庭就非常關(guān)照。我父親到南石趕集時,一般是先去她家,送一些雞蛋——那時雞喂得少,蛋下得自然不多,也不舍得吃,一般是用來賣錢,買些柴米油鹽,或用來送人,照顧人情——她就給我父親錢,并讓他給我買好吃的。那時物資比較匱乏,說是好吃的,其實就是熟花生、油條之類,最奢侈的莫過于羊肉湯。那時的羊肉湯僅三毛錢一碗,肉半斤左右。我們窮人喝羊肉湯,飯店的燒餅是不舍得吃的,一般是自帶煎餅,地瓜的,用羊內(nèi)湯泡著吃。先把水喝凈,留一部分肉,再去添湯,直到吃飽。我當(dāng)時小,也能喝兩碗,吭吭的,腰都彎不下。店家最怕拉毛驢車的,因其是出苦力的,飯量都很大,我就親眼看到花三毛錢能喝五六碗的——好在當(dāng)時的飯店都是公家的。
記得有一年冬天,父親要帶著我早起到我村北邊的山家林(棗莊礦務(wù)局山家林煤礦所在地,當(dāng)時較為繁華)賣地瓜干(地瓜的產(chǎn)量特別大,因當(dāng)時生產(chǎn)水平不高,地瓜就是我們的主食。但也不夠吃,為了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不得不賣掉一些口糧),因家中沒有鐘表,也不知道是幾點,父親把我從睡夢中叫醒,背著一小口袋地瓜干匆匆上路了。那時農(nóng)村夜間判斷時間就是根據(jù)雞叫,家家都養(yǎng)公雞,說是為了打鳴,古代不是說“雞司辰”嗎?我們當(dāng)?shù)赜须u叫一遍、兩遍、三遍的說法,雞叫三遍大概就等于快天明了,當(dāng)然是不確切的。我父親大概是聽到雞叫三遍了。那夜特別冷,天上的星星特別亮,路上父親不停地給我講故事,還叫我辨認(rèn)“三星”——
現(xiàn)在想起來,應(yīng)當(dāng)是獵戶座中的那三顆較亮的星星。那時家里窮,棉衣內(nèi)是空的,風(fēng)很容易鉆入,雖然是走路,也不覺得暖和?斓缴郊伊謺r,父親還從地頭抱來了干的玉米秸,點起明火取暖,我覺得非常好玩。到了集市,等了好長時間天也沒有亮,父親只得再找干柴烤火。也不知等了多長時間,天才亮,我就一直蹲在父親的身邊。旁邊有炸油條的,我眼巴巴地望著直流口水。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大概太陽有兩桿子高了吧——當(dāng)時沒有鐘表,就用丈量土地的桿子來丈量太陽的高度——父親把地瓜干賣掉了,就一狠心帶著我去喝羊肉湯,真香。∥矣忠粴夂攘藘纱笸。能喝上一頓羊肉湯,這么長時間的辛苦就全忘了,羊肉湯就是我此行最大和唯一的誘惑。其實,這一份羊肉湯就得三毛錢,當(dāng)時一袋子地瓜干也就只能賣大約兩元錢,真是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