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改寫作文【五篇】
【篇一】
劉備仰慕諸葛亮的才干,想請他出山幫助自己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第一次,三人來到隆中,得知孔明不在,失望而歸。第二次,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立即叫人備馬,到了草屋,諸葛亮還是不在,三人又怏怏而回。春天來了,劉備打算三訪孔明,張飛和關(guān)羽都不耐煩了。三人第三次到隆中,來到草屋,知道諸葛亮在睡覺,劉備便等他?酌餍蚜,兩人禮讓一番,便談?wù)撈饑掖笫,劉備一再邀請,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又誠心誠意,便答應(yīng)劉備了!
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xué)識,又有才能,就和關(guān)羽、張飛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zhuǎn)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guān)羽、張飛冒看大風(fēng)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dá)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準(zhǔn)備再去請諸葛亮。關(guān)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xué),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zé)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篇二】
三國時期,魏國有曹操把持朝政,孫權(quán)占領(lǐng)東吳,劉備聽人說諸葛亮很有才能,就帶著關(guān)羽和張飛到臥龍崗請他輔佐他。
恰好他們拜訪這天諸葛亮有事出去了,讓劉備他們吃了個“閉門羹”,他們只好失望而歸。
不久,劉備和兄弟又帶著禮冒著大風(fēng)雪去拜訪孔明,可惜這次他們也沒見著,因為諸葛亮出去閑游了,張飛本來就不高興來,見他不在,就催著要回去,無可奈何的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dá)了自己對他的敬仰和懇求,匆匆離去。
又過了幾天,劉備又想見見諸葛亮,可關(guān)羽認(rèn)為諸葛亮是徒有虛名,不需要去請他,張飛卻主張他一個人去請,如果還不來,就把他捆來,因此受到了劉備的責(zé)罵,于是他倆二人又來到諸葛亮的茅廬,這次臨近中午,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不敢吵醒他,就一直在門外等,諸葛亮醒來,聽了劉備是想救國家,又很誠懇,就盡全力來幫助他。
這就是三顧茅廬的故事。
【篇三】
經(jīng)徐庶和司馬徽的力薦,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人來到隆中臥龍岡,拜訪諸葛亮。不料諸葛亮一早就出門了,不知歸期。
劉備得到消息諸葛亮回來了,立刻備馬去臥龍岡,但張飛說劉備不用親自去,被劉備斥責(zé)。三人不惜冒雪來到諸葛亮家,劉備被請進(jìn)屋才知道諸葛亮因朋友相約,出外閑游去了,只得回去。
春天到來,劉備又去拜訪諸葛亮,張飛又道不值得,劉備批評他無禮。離諸葛亮家還有半里路,劉備就下馬步行。三人來到門口,劉備被請進(jìn)屋里,知道諸葛亮正在午睡,他就站在臺階下恭恭敬敬地等候。過了好長時間諸葛亮才睡醒。當(dāng)他看到劉備正在臺階下等候,立刻把他請進(jìn)房。在交談當(dāng)中劉備發(fā)現(xiàn)諸葛亮的確是位人才,更佩服他了。劉備再三請求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諸葛亮表示“愿效犬馬之勞”。
第二天諸葛亮跟三人一同去新野。
【篇四】
東漢末年,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為了日后成就大業(yè),他留心訪求人才,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推薦。司馬徽說:“此地有‘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眲涠喾酱蚵牐弥芭P龍”就是諸葛亮,此人隱居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廬草棚,耕作自養(yǎng),精研史書,是個杰出人才,便專程到隆中去拜訪。
他前后一共去了三次,頭兩次諸葛亮避而不見,第三次才親自出迎,就在茅廬中和劉備共同探討時局,分析形勢,設(shè)計如何奪取政權(quán)統(tǒng)一天下的方略。劉備大為嘆服,愿以諸葛亮為師,請他出山相助,重興漢室。諸葛亮深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答應(yīng)了劉備的請求,離開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fù)。
此后,諸葛亮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助劉備東聯(lián)孫吳,北伐曹魏,占據(jù)荊、益兩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漢政權(quán),形成與東吳、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面。
【篇五】
劉備第三次又想去訪問諸葛亮。但關(guān)羽和張飛對諸葛亮帶有諷刺,劉備就把張飛訓(xùn)斥了一頓,并且警告他不可失禮。三人離草廬半里之外時,劉備就下馬步行。到諸葛亮家中時,諸葛亮還在午睡。劉備便讓張、關(guān)二人在門口等候,自己卻久立在那里。但張飛看見后,立刻大怒,還是讓劉備給勸說了回去。諸葛亮翻身就要起來,卻又朝另一邊睡著。劉備又站了一小時,諸葛亮才醒來,知道劉備來了,去穿戴衣冠,又是好一會兒,才出來歡迎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