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家》有感作文(2篇)
讀《家》有感作文(1)
現(xiàn)在的我們幾乎都是在家中父母的懷抱里長大的,因此,對于家,我們會覺得家是溫暖的。可是在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里面的家卻更像是一個虎穴。
故事發(fā)生在民國時期的四川成都的一個封建大家庭里,這是一個地主家庭高公館。其中,高老太爺是家族中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典型的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制的代表。主人公高覺新是家中的長孫,性格懦弱膽小,對長輩之言都是言聽計行。在畢業(yè)那天,覺新就因為長輩的安排被迫放棄自己的出國深造的機會,還和深愛的錢家梅表妹分開而和另一位姑娘瑞玨結(jié)為夫妻,而梅則嫁給了省城外的趙家?珊镁安婚L,沒多久梅姑娘便守了寡,而瑞玨也因太太們以“血光之災(zāi)”的理由送到城外待產(chǎn),結(jié)果難產(chǎn)而死。覺慧是家中的老三,因參加了向總督示威游行的隊伍曾被軟禁家中,所喜歡的丫頭鳴鳳也因高老太爺?shù)谋破忍。相比于覺新和覺慧,覺民則幸運許多。覺民心里愛的是姑娘琴,并且為反抗高老太爺而逃離高公館,高老太爺臨死前終于才答應(yīng)不再逼迫他。最終,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在覺新的理解下離開了這個家。
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四代同堂的家:既有獨裁的高老太爺,封建禮教的維護者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也有以死抗議的丫頭鳴鳳,善良卻不敢反抗的梅姑娘,用情專一的瑞鈺等;以及敢于“叛逆”的覺慧、覺民、琴等。這個家并不像是一個純粹的家,更像是當時的社會。它由兩大勢力組成:一是以高老太爺和馮樂山為代表的封建勢力團體,二是以覺慧、覺民、琴等為代表的新思想流派。而覺新、梅姑娘等就是封建勢力下的犧牲品。這些人物在當時社會都有,而巴金的《家》則將這些當時的各類人物集中在一起,可以說《家》就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在《家》中,只有以覺慧、覺民、琴等為代表的新思想流派取得了勝利,而以覺新、梅姑娘等為代表的不抵抗流派則是被封建勢力團體所殘害。在這個家里,封建團體注定會失敗,因為它有著太多的污點;而也只有堅持、勇敢的“反叛者”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家》這個作品中,揭露高老太爺?shù)鹊睦淇、無情、殘忍,批判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敗,表達了作者的憤怒;也體現(xiàn)覺新、覺民、覺慧等各自的愛情故事的美好純真,使得作品中彌漫著一種清新的香味;更多更重要的是歌頌追求自由的反叛精神,那人性中的光輝,這是點亮黑暗的至為重要的一點。
在那個革命的年代里,敢于追求自由的年輕一代和封建的長輩一代展開了艱苦的戰(zhàn)斗,勝利終究屬于年輕一代,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這個年代里,《家》中的敢于追求,敢于斗爭,敢于開擴的精神仍然是必須的,就讓我們?yōu)榱死硐攵鴬^斗吧!
高二:丁森廣
讀《家》有感作文(2)
當我看完了《家》這本書,抬頭望著正在盡興玩著ipad的弟弟,才從高公館那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中穿越回來。
巴金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的抨擊,生動形象的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必然滅亡的命運,在巴金的筆下,通過對青年一代勇敢抗爭的描寫,展現(xiàn)了在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里放射出的一線光明,充滿洋溢著信心,希望和力量。
《家》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個性鮮明的,既有專橫、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統(tǒng)治者、封建家長制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xué)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純潔、剛烈的丫頭鳴鳳,溫順馴良地吞咽著舊禮教惡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玨。以及接受新思潮影響、向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解放,敢于反抗封建統(tǒng)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整本書都給人以壓抑凄慘的美感,更有覺慧的一種從內(nèi)心涌出的熱流,熾熱而奔騰,在黑暗中沖撞,頭破血流的尋找著新世紀的出口的激情。我想可能很多年后,即使忘了這本書的故事情節(jié),但不變的是這本書的味道。
高二:季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