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跡
每當完成一件事,身邊的人便會心中留下記憶,每當學會一項技藝,大腦就會保存技巧;每當懂得道理,靈魂就會有升華的烙印。所以每做一件事,歷史便多一點痕跡——哪怕只有極少數(shù)人知道。然而時光卻可以消除部分痕跡,我們要把最珍貴的保留下來或牢記。
蘇軾的仕途可謂一生艱難,甚至遠貶海南時,父母都由弟弟照顧。被貶,升官,又被貶,一貶再貶,其中的艱辛,沒有類似經(jīng)歷的人是根本無法想象的。但他從不抱怨,而是更努力,更樂觀的面對人生,否則他恐怕是宋代的“憂郁哥”,而不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比起他的曠達,憂愁似乎上不了臺面,而他所留下的也正是積極的,最珍貴的痕跡。在歲月中不知給多少失意的人帶來了信心與鼓舞,可見珍貴的痕跡很重要。
如果認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沒有辦法為人所知,那就大錯特錯。首先,痕跡留下了并不是為了民垂千史;其次,愛因斯坦還未大學畢業(yè)怎么能過早的否認自己呢?抗戰(zhàn)期間,無數(shù)英雄在血泊中倒下,每一顆射出的子彈,拉響的手雷便是他們留下的痕跡。然而誰又能完全確認其中一位普通士兵的身份?但又有誰否認這些痕跡不珍貴,沒有喚醒那時代的人沉睡的心和這個時代那些麻木的心?留下痕跡的人都是不求名垂千史,但求問心無愧。
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冒險,一次,其中一個人被另一個人打了一拳,他在沙上寫下:“今天朋友打了我一拳”,之后又一起前進。等他們到達一片綠洲之后,被打的人突然陷入了沼澤,另一個人救了他,那個人卻在石頭上用刀刻上:”今天朋友救了我一命”。面對朋友的疑惑,他解釋道:“留在沙漠上的痕跡不一會就被風沙掩埋、消失,我會忘記他,但留在石上的是最珍貴的痕跡,我會永遠記住它!罢嬲呐笥驯闶侨绱,永遠會記得對方好的一面,而不是他們最差的一面,彼此之間才能坦誠。信任,友誼才會天長地久。對于自己,永遠保留下朋友甚至路人好的痕跡,給別人留下他們認為珍貴的痕跡,在歲月沖走”沙上的痕跡“后,生命才會釋放出光彩,它才會有它該擁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