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兩岸連一線,唯見碧海天際流——百步沙之行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是我來到普陀山百步沙,汪洋的大海沙灘之前所想到的最貼切的一句話。
一層層的海水向淺灘漫延鋪張,我可以看到細膩沙子之間隱藏的一只只小螃蟹,小貝殼,一切仿佛都回到了若干年前的童真童趣,在海風之中,我們能用從鼻尖和唇瓣,體會到海風中卷來的海水的咸味兒,蒸汽蒸騰的濕潤感。我們先是漫步在海邊,體味著海的氣息,海的深情,她的潮汐就這樣帶著豪邁和激情的聲音沖撞著我們的鼓膜,在一次次震動中體會她心臟的跳動。
天氣甚好,海風卷的身旁一個個身著熱褲,短袖的美女們衣襟繚亂,依稀可以看到海水深處些的地方已經(jīng)有些游人在其中嬉戲玩水。
我和同伴早已經(jīng)是按捺不住加入其中的迫切,手忙腳亂地放下鞋襪,就淌著沙灘走向那一陣陣的浪潮。
腳尖方才觸碰海水的一瞬,我渾身一震,那種清爽溫吞的觸感讓人在炙熱的空氣里透進了新鮮的空氣一般,我似乎一下子就穿越回孩提時代的喜悅和好奇,越是往海水深處探身,最明顯感覺到的就是腳底細沙的區(qū)別。
沙更為細膩,甚至可以明顯分辨出和灘頭沙的區(qū)別,海水中的沙甚至能夠環(huán)繞在你的指尖,游走,翻滾,是在撫摸你的腳踝?有些恐懼是不是會被水怪拖到海底深處,就好像妖魔鬼怪的情節(jié)一般,在大海灘頭的自己是那么的渺小,這時候就感懷起大自然的偉岸。造物主是如何的神奇,是什么早就了卑微的我們。
在冥寞的茫茫天宇之間,也許不會有人窺探到小小的人類在這里畏懼著大海的博大,但是我們卻希望寄自己的情懷,生命于海,希望她的博大同樣也能收藏我們小小的愿望,希望她也能體會我們對于大自然的畏懼,對于生命煥然一新的理解。
正午的海灘上有一個個家長陪伴的小朋友,正拿著小鏟子,在淺灘中摸索著前進,我也照葫蘆畫瓢,緊隨其后,將手指探入海水之中,我可以摸到一兩個有些破碎的小貝殼。又一層更高的浪花襲來,打得眾人一臉水花,眾人皆笑,后退幾步,又排著小碎步渴盼去接近再一次襲來的水花,其實這種心理很是微妙,皆是帶著點恐懼,又帶著些探索的小好奇,這讓我很是發(fā)笑。
這汪洋的大海啊,什么也沒做,只是彈起手指送給我們幾朵浪花作為信息的引子就可以將我們玩弄,這還未是大自然的刻意災難,就已經(jīng)讓我深刻了解到了天命的深邃意義。
此處最美的場景應該是海水在沖擊著礁石的洶涌豪邁。海水的浪潮由于張力的作用,在礁石的這一側(cè)由于空氣的壓迫而瞬間騰起,雪白的浪花甚至能打在礁石上方十米開外,留下些許印記又翻向一邊,緊接著又是另一次的扶搖而上。
我在望見此等景致的一瞬愣愣許久,最先想到的就是當年曹操所寫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辈恢獮楹,感覺此時此景特別貼切,我記得我曾經(jīng)在杭州觀過錢塘之景,也是讓人嘆為觀止,可知兩種氣勢卻是大不相同。
或許是我先入為主,百步沙的浪潮似乎帶著一種佛性,她并不那般洶涌澎湃,讓人畏懼,她帶著一種柔性,似乎正接著微風來撫慰你難以釋懷的心情,讓人可以在這個原理喧囂原理凡塵的地方靜心凝神,放空了一切之后才能從局外的角度去看清很多事實。在曾經(jīng)閱讀過佛經(jīng)的一些小書之后,我更能知曉這其中的意義。
這就是為什么普陀的海山佛國要與海難舍難分,這就是佛與海的精神內(nèi)涵在某些方面的相似難分之處,她的包羅萬象不是來者不拒,而是當她帶著一種悲憫的情懷去看待天下蒼生,以他人之感為己思索蹉跎之事的時候,生命的某些閃光點就會被升華,這是在平常人眼中無法體會到的,只有在大師的心中藏納著蕓蕓眾生,因為自私早已蒙蔽了人們的雙眼,我認為這才是海的深意,佛的深意。
我真是敬佩曹孟德,在幾千年之前的他就能在觀臨海水時體會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深意來。許多人認為這是曹孟德對自己的雄圖霸業(yè)的一種抒懷,我覺得這樣理解實在是太小瞧了魏武帝,他的參透甚至早先于人們對佛經(jīng)的領悟。
日月之行,是在暗指天地萬物的客觀事物都是依賴海洋生存至今,而星漢燦爛正表示著中華燦爛的千古文化也是因海而聲,因海而生,因海而深,因海而升!
大海的博愛早就了中國人如海般深沉的性情,深邃的,潛移默化的,融入每一個黃皮膚的人的內(nèi)心深處,甚至她是我們的根,不管有些人如何去否認,去崇洋媚外,都無法拒絕這種海洋的意義對每一個人中國人的影響!
因為對于我們而言,海洋就是我們的心靈最好的詮釋,還有什么能比得上它的偉岸?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海的廣闊無邊,容納一切,使得它植根在我們的性清里。甚至我們能夠?qū)⒅R的無邊也比喻為大海,在海洋里吸取力量是多么讓人神往的事情,在與旁人進行思想交流時,我們就會感到那種涓涓細流沖過了巨石匯為大海。一旦一個人的心靈真如海洋般寬廣,也就能容天下難容之一切吧。
面對生活中的痛苦,災難時人的身體也許會消亡,但他們的心靈永不會消亡,這就好像我們能感受到先人從古卷書籍的文字中體會他們的性情,他們?nèi)绾5男貞,這就是上帝的神奇之處,他賜予了人類一種力量,一種和海洋相似的能力。了解海洋,體會海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某些角落,直達了我們的心靈深處,引起我們的共鳴而讓我興奮不已。
人的心靈就如大海一樣難以捉摸,有時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多人將人的波折比喻為心電圖的跳動,但我覺得還是欠缺妥當,因為只有大海才能真正讓我們將生命的意義予以寄托,那些美麗的貝殼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枚枚點綴;蛟S我們都害怕平庸,都思慮著未來,但只要真正理解了,就會明白,心靈可以自暴自棄變?yōu)樗浪部梢匀缥覀兯赋蔀橥粞蟆?/p>
還記得高爾基的《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這句話一直讓我深深記住了海洋的性情。它是剛毅的,不是因為它的實物,而是這篇經(jīng)典的文章中所向我們傳達的一種人生的理解。
我們年輕的靈魂匯聚成一只只海燕,而我們的心靈則是海洋,或許我們都會遭遇挫折,但是,心若在,夢不移。
潮平兩岸連一線,唯見碧海天際流。夕陽西下,人群稀稀拉拉散去,海濤依舊,不離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