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陽光微醺,輕風(fēng)已醉,帶著一雙惺忪雙眼,徜徉溪邊,水光瀲艷,浮動漣漪。
走著走著,竟來到了小溪源頭,那個叢林深處隱密之地,源源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還,溪源,像極了華夏五千年的生命之源!
這樣的源,承載蕓蕓眾生,萬世塵埃;蕩漾如煙歷史,群星璀璨;呈現(xiàn)佛前澄光,安坐悟念。
古書有云:萬物眾生,皆自水中來。上善若水,于是孕育出勤勞樸實的人類,人們辛苦勞作,雖苦也累,依然過著桃源生活,那里有一方水源,蕩滌了他們內(nèi)心塵埃,洗去他們的浮華戀世,終于,一顆顆純凈的心伴著澄澈的水在歷史的長河里長存。
五千年文化,燦若星辰,那些唐時清風(fēng),宋時明月,總在記憶轉(zhuǎn)角中忽現(xiàn)。一位位德才皆備的詩人詞人,亦是這閃亮生命之源中鮮亮的一行!詩人的靈魂,一生都在尋覓中凈化、升華。他們一生無欲無求,卻堅守內(nèi)心一方凈土——詩的源頭。心中有源,便無懼黑暗,或行飲河畔,或空船哀憐,亦或平沙秋雁,與世無爭。因為心中有源,才有了李白的豪氣萬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沉郁頓挫的:任將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張若虛柔情似水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亦或是李清照哀惋凝愁的: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當(dāng)情感升華到極致,靈魂便會離開宿體,追尋內(nèi)心的悸念,唯一不變的,是內(nèi)心的源,一種才能不與言傳的展望。
生命的源成就了詩源,詩源亦為生命之源畫上了亮麗一筆。
逝去了唐時清風(fēng),宋時明月,前路隱隱,忽有暗光閃現(xiàn),蒼茫世間,染上太多凡俗,愿向前踏上生命之巔。佛源,蘊涵萬千,亦是生命之源中不可抹殺的星光。
暮色四起,靜默端坐,求佛之人,無欲無求一顆心逝了沾香的笑靨,逝了漢白玉石欄桿,墻柱還有瓦檐,逝了馬鐵懸在屋頭,于古樹的枝丫間若隱若現(xiàn)。佛堂前昏光沉淀,便忘卻了那句最美好的緣。雙手合一,緊合雙眼,僅隨古鐘旋律,安靜悟念。求佛之人,心中之源源于心中悟念,物由心生,收存萬念?赐溉耸酪磺屑姺彪s亂,便可靜對一世,事佛參禪,信守齋戒,領(lǐng)悟佛道,領(lǐng)悟人生。
佛家內(nèi)心之源,是對生命的尊崇,對人世的覺悟,因為有了這樣強大的心源,便使求佛之路不再艱苦,安然待之。
佛源使生命之源沉淀,萬物眾生得以凈化,逝了凡塵,逝了惡性,大徹大悟。
生命之源亦為佛源引去源源之水,讓澄澈的佛道得以永駐。
詩源,佛源,生命之源,歸結(jié)于一便是心源,心中有源,才有了生命之根,生命之追求,生命與生命之交集。
依然是瀲艷的小溪之源,只是這一次,它漫上堤岸,滋潤雜生的綠意,順帶地抹去了沉淀的塵埃,留下了明凈的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