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
幾個月前,爺爺奶奶從廣州回來,同我們居住。
周末,我到樓下的理發(fā)店洗頭。因為期中考剛結(jié)束,難得放松,所以洗完頭發(fā)我又跑到對面書店看書。約摸又過了30分鐘,我無意間抬眼透過窗戶,竟看見一個顫顫巍巍的身影,拄著拐杖,好象在焦慮地向理發(fā)店的人問些什么。我一楞——那可不是爺爺么?我忙扔下書,飛快地跑過馬路,大聲地喊:“爺爺!”
爺爺緩緩地回頭,見到我,布滿皺紋的臉似綻放一朵菊花,可一會兒又收了回去,急急地問:“你這丫頭,跑哪去了呢?害我好找!”
“爺爺”我嗔怪道,“我已不是小孩了,丟不了。倒是您,都一把年紀了,腿腳又不靈便,爸不也說不能走太長的路嗎?您卻下樓來找我!
“行啦,別說了!睜敔斂戳宋乙谎,慢慢說到:“你吃完飯就下樓,過了兩個多鐘頭都不見回來,你說我躺床上這心安得下嗎?還不是總惦記著你呀……”
我低下頭默默不語,一種酸澀的液體在眼圈里打轉(zhuǎn)。
說著,爺爺拉過我的手回家。我感受到爺爺掌心傳達的溫暖,他的手緊緊地握住我,生怕我跑丟了似的。想著幾年前的爺爺,身體依舊硬朗。我一到鄉(xiāng)下,他便笑容滿面地迎出來,邊打開塵銹的大門邊說:“我的小孫女回來羅!”而今,爺爺?shù)耐饶_有些不便,搬到廣州大伯家住,仍一直念著父母和我。有時因為實在太忙,幾天忘了打電話,他就著急地打來詢問。盡管爺爺有些耳背,卻總喜歡跟奶奶搶電話,一聽是我,聲音便如小孩般雀躍。
記得前陣子看父親的博文,里面有這么一句:“長大了,父親是靜謐的港灣,早上送走希望,晚上苦等歸航!焙盟瓶闯鑫业牟唤,父親便講:“我小的時候,你爺爺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來,每到星期六下午放學后,我走出校門,總能看到你爺爺高高的身影,一旦我落入他尋找的眼光中,他便笑了。高中時,偶爾周末晚上和朋友相約出去,你爺爺總會規(guī)定我回家的時間,而他總是準點站在巷口等。他的身影,象一座屹立不倒的大山,等待歸鳥,又似一個靜謐的港灣,等待歸航。所以不論我與朋友談興多濃抑或玩得正起興,我都會準時回家,因為我知道,我遲到一分鐘,你爺爺就多等一分鐘。因為他讓我知道,有一個人在牽掛著我……大學畢業(yè)后,當我找工作、為家庭打拼奮斗而遇到什么困難時,我都會努力去化解、克服。因為你爺爺?shù)纳碛笆冀K在我心里揮之不去!
父親動情地述說那份如山的父愛,我不禁又陷入沉思:
父親不也是這樣嗎?一到下雨天,他就撐一把大傘站在校門口等我。不論雨打濕他的衣服還是風吹斜了雨傘,他始終不肯到車上避雨,因為怕我找不到他而被淋雨。有一次,他在開會,不能來接我。我一回家,來電顯示八個未接電話!都是爸爸的!打過去,他似乎松了一口氣,不住地說:“到家就好到家就好……
我頓時心里熱呼呼的。
是的,不論是馬路上年邁的身影,還是巷口佇立的“大山”,抑或雨中著急的眺望,都是一種令人感動的牽掛。牽掛,正是心靈深處最原真的告白,最純樸的愛。透過祖孫三代的那份牽掛,我看到了愛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