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熟的陌生人
當我們在那時那地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的身影,我們才會知道他們一直屬于那個地方。
小學時是爸爸送我七學,一路上我記住了路邊的派出所、復印社、小吃攤、理發(fā)店……還不經(jīng)意間記住了哪幾個路口有垃圾箱。這上下學的路卜,我竟就這樣學會了觀察。
后來上了初中,學校離家很近,所以每天步行上學。家離巷子口很遠,要走個二三百米才能轉個彎出去走大路。就在這巷子里,我認識了兩三個人,但他們認不認識我,那可就不好說了。
初一時,我穿著稍大的藍校服,背著個大書包,每天清早都從這悠長而又寂寥的巷子里穿行,不知何時起記住了一個人。她二十出頭的模樣,穿一身淺色運動服(似乎很有質感),有趣的是她還背著一個書包,很有學生氣。我家附近沒有什么高校,并且從她鵝蛋臉上的粉底來看,應該不是個學生了。但在她走去的方向有一所中學,所以我便猜她是個剛參加工作的一小老師。我一直對我的猜測很有自信。后來,她悄悄穿起了職業(yè)裝,看起來正式了很多。她不再背書包,而是挎起了小提包,很精致的那種。沒變的是她的絲巾,依然典雅如從前。但這絲巾在先前能體現(xiàn)出她那一身可愛的學生之氣,在后來,卻只能透出一種成熟女性的矜持了。
幾年里,我知道廠她每天6點40分左右經(jīng)過這悠長而又寂寥的巷子,不曾改變。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這路上有一個背書包的孩子,每天在這路上走過,每天看她一眼,但沒有微笑。哦,不能說每天看她一眼,但沒有微笑。哦,不能說每天因為除了休息日,我當年會時不時地遲到一次,而每次我走晚,我都會看不到她的身影。這時候,我便覺得她是我路邊的一塊表,像個標志。
或許她不是個教師呢,或許她認識我呢,或許……
還有一個中年女性—她每天都穿個紅馬甲,騎個紅自行車。車后座掛著兩個綠包,綠包上印四個字:城市晚報。想想看,每個送報人都穿一樣,可我偏記住了她。
或許我家的報紙就是她投的呢;或許她老了不會得病,因為她的運動量得到了保證。
還有賣花的小販,一個推著陪老伴散步的步履蹣跚的白頭發(fā)老婦人……這些人我天天都見,感覺他們真真成了這條巷子的歸人,而我只是個過客。
或許他們會覺得我是個歸人,而他們自己是過客,這或許是每個人都有的寂寞感吧。
或許哪一天我會在其他地方遇到他們中的某一個,或許我會突然對那個不是家的地方產(chǎn)生親近感或歸屬感,因為有了他們。
現(xiàn)在我上了高中,依然要每天清早走在那條巷子里。最后一次等他們到來,然后鼓起勇氣對他們說: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