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顆深深的心
今天我再一次看了升旗,眼前凝望那透著鮮血般的五星紅旗在空中隨風飄揚,今天我看著這紅旗心中不由得流出了深深屈辱感,想起了那段映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永不忘卻的歷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徹底將中日戰(zhàn)爭拉開了帷幕。日本侵略者全力進攻中國,踏著中國將士的血泊,在盧溝橋上無數(shù)座雄獅的怒視下,邁開步子,沖向北京城。華北人民奮力抗擊,我們沒有戰(zhàn)敗,因為我們沒有畏懼。日軍對中國的發(fā)動了第一次侵略后,人們發(fā)出了“為保衛(wèi)國土流血!”“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的怒吼。侵略者的肆虐,徹底點燃了華夏兒女的憤怒。
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著我,不,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歷史在這里驟然高大,它連接著生與死、愛與恨、悲與憤,還有一個民族與國家的尊嚴;歷史也在這里凜然奮臂,高呼出一個時代強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70年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時代的悲慘和傷痛,也永遠難以感同身受侵略戰(zhàn)爭的罪惡和災難。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讓今天的人們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zhàn)爭,發(fā)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zhàn)的驚天壯舉,有過"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歷史,卻是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不應當放棄的。
總會去看看自己手心的指紋,看著那深深印在血里的溝痕,看著那滿目創(chuàng)痕的手掌,自己的那顆心那也在不停震顫,歷史不會改變,留在這片大地上的傷疤也揮之不去。
凝望只為更好的銘記住那歷史,這歷史就是一面映照現(xiàn)實的最好的明鏡,也是一部絕好的愛國主義教科書。國恥,作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悲慘命運的真實寫照。
我也看了大閱兵,看到了那群充滿壯志和抱負的解放軍人,一排排整齊的方隊,一個個堅毅的眼神,一步步堅實的步伐,在國歌的旋律中我似乎看見了,看見了幾十年前那群有名無名的八路軍戰(zhàn)士,他們懷著一顆顆赤子之心想著能過上好日子,想著能把侵略者趕出中國,他們用它們的青春和那不畏懼的心讓我們能看見五星紅旗在空中飄揚,我看見,看見的是他們的熱血是他們心中那不屈的精神和對家對祖國那付出的努力,才能讓我們。讓我們坐在那明朗的教室。
我那顆深深的心啊,在不停的震顫,在那血的教訓,在那屈辱的歷史,還有那無數(shù)銀熊用身體和鮮血凝成紅旗,這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該牢記的歷史。
70年,對于個人的一生來說,剛好一個花甲,似乎是很漫長的一段時間;但對于一個國家的一段歷史來說,卻異常的短暫。人上70,容易健忘,但中華民族70年前那段驚天地、泣鬼神、異常悲壯的抗戰(zhàn)歷史,卻不容許忘記。
“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70年前的勝利來之不易,代價萬分沉重。無論是戰(zhàn)勝國還是戰(zhàn)敗國,人民都是受害者,而付出的犧牲之大,遭受的苦難之深,當數(shù)中國人民為最。結束于1945年的二次世界大戰(zhàn),涉及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0億人口,總兵力達1.1億人,軍民傷死9000萬人以上,中國就損失了3500萬軍民。日軍在中國大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萬人坑”就有近百個。單是1937年12月日軍在南京的大屠殺,死難者就不下38萬,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國人民的血債罄竹難書。
一片疆土,一片熱血,如果沒有戰(zhàn)士們的浴血奮戰(zhàn),那我們的國家就不復存在,那我們的民族就不復存在,那人民的自由和尊嚴就不復存在,我們今天享有的一切都不復存在。
問問自己的心,是否會感到震顫。凝望只為自己的精神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