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卷高考作文題目:愛迪生如何看手機
【作文題目】
一個文學家、一個科學家進行討論
科學家說:愛迪生來到21世紀很新奇,他會覺得什么很新奇呢?
文學家說:手機一定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科學家:我同意,手機是信息時代的標志,就像一部掌上電腦,豐富的功能一定會讓他感到新奇。
文學家:手機影響著人們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帶給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改變。
圍繞二者的討論展開文章,文體不限,除詩歌外,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1、作文題注重文化底蘊,詩歌、名言、文化名人直接進入材料的有好幾個,北京卷的莫言(暗),山東卷的莫言(明),安徽卷蕭伯納的名言,福建卷顧城的詩歌《憂天》(暗),浙江卷的三句名言。
2、注重對個人修養(yǎng)的反思。新課標1卷的勇氣,上海卷“更重要的”,四川的“平衡”,江蘇的“善”,湖南的“付出”,福建的“扎根”,廣東的“感恩”,山東的“改錯”,重慶的“改變”,湖北的“善與用”,浙江的“童心”,廣西的“善”。此外,課標2卷的“同學關系”,天津卷的“求知”也含有個人修養(yǎng)的成分。
3、能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并展望將來生活。比如北京的“手機”,江西的“周樹人”,是學生身邊的東西;重慶的“豆腐”,課標1的“經(jīng)驗與勇氣”更為學生的未來磨劍。
4、注重思辨性。北京的“科技雙刃劍”,課標1卷的“經(jīng)驗與勇氣”,安徽卷的“現(xiàn)實和夢想”,四川卷的“平衡”,福建卷的“飛翔與扎根”,遼寧卷的“珍珠與沙子“,廣東卷的“施與受”等,作文時都要注意兩方面的思辨性。
5、文體限制明顯。湖南、福建、江西卷要求寫記敘文或議論文,有的是“明確文體(詩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