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預測:精神的故鄉(xiāng)
文化的最終形式是尋找靈魂的故鄉(xiāng)或者是尋找有故鄉(xiāng)的靈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精神的故鄉(xiāng)作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作文題目】
、凇蹲邔幭摹分,作者深信“不管人類文明發(fā)達到了何等程度,我們永遠需要不斷回歸精神的故鄉(xiāng)” 。請以“精神的故鄉(xiāng)”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可議論,可敘述,可抒情,文體不限。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
【優(yōu)秀范文】
精神的故鄉(xiāng)
余秋雨在《中國文脈》中曾經(jīng)提到:“文化的最終形式是尋找靈魂的故鄉(xiāng)或者是尋找有故鄉(xiāng)的靈魂。”中華文化的最終形式是讓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國人在觸摸到漢字的那一刻時,心底涌起的皈依感和柔情。在故鄉(xiāng)遙不可及時,文化就是精神的故鄉(xiāng)。
中華文化是所有中國人或者說是所有生長著中國式情懷的人的精神故鄉(xiāng)。
如果有人問我什么是中華文化?那么我的回答是:西方海洋文明是征服、自由和激蕩;古巴比倫文明是固守、敬畏和恐慌;古埃及文明是神秘、莊重和天譴,而中華文明則是一種否定征服的平和,是一種從未恐懼過的安逸,是一個不敬神明、不尚宗教卻又順天致性的復雜。西方、巴比倫、埃及在人類文明的地圖中各有形狀,但當削去了它們,剩下的那個逐步清晰的輪廓就是中華文明。
中華文化對中國人的意義又是什么呢?其實并不深奧。它的意義就在你我身邊。它的意義是你身在異國時看到一輪明月時鼻腔涌起的酸澀;是聽著奧西鸚鵡“嗚喳喳”喧鬧時想起杜鵑啼血的痛徹心扉;是處于紐約巴黎觸摸著現(xiàn)代建筑腦中閃現(xiàn)出的秦磚漢瓦的孤寂;是在維也納聆聽著華麗交響樂耳邊縈繞的羌笛古琴的凄清與孤傲。文化就是這樣,當你擁抱他的時候,并沒有多么翻涌不迭的激情;但當你放開手,離開它的時候,內(nèi)心中的空虛與寂寞便會像潮水一樣把你淹沒,痛苦得窒息。這是亡國之痛,更是思鄉(xiāng)之痛,思念的是精神的故鄉(xiāng)。
作為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可能淺薄,卻來自于天性,更來自于生活。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九零后的生活張揚、自信,但面對“中華文化”這個古老的命題總會皺一皺眉不屑一顧,把它當成政治包袱。在這里我真想呼吁一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中華文化遠不止是古文詩詞,它更是你的人格、你的習慣、你的談吐和你的哀樂,是你的精神故鄉(xiāng)。請善待自己的故鄉(xiāng)吧!
中華文化是所有濡養(yǎng)其中的中國人精神的故鄉(xiāng)。它是靈魂的故鄉(xiāng),也讓中國人種成為了有故鄉(xiāng)的靈魂。我真慶幸,我血液中烙印的是中華文明,我的靈魂有故鄉(xiāng)。
簡評:
作者將中華文化視為精神的故鄉(xiāng),首先在與世界文明的對比中闡述中華文明的獨特地位,視野開闊。進而在現(xiàn)代與歷史的轉(zhuǎn)換中思考中華文明之于炎黃子孫、之于自己的深刻意蘊,積淀深厚。語言流暢有文采,字里行間流露出寫作者豐厚的積淀與深刻的思考,是難得的考場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