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小析
魯迅先生曾以“犯而不校”來定義他自己的恕道,那么,怎么才能寬?寬恕的作用何在?
俗語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薄八 保倘藗冇闷届o的心,平和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然而,在你學會“恕”之前,你必須先具有“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的胸懷,擁有慈善的心腸和能夠承受無盡壓力的心胸,這樣,才可以懂得“恕道”,才可以寬恕別人。
“退避三舍”“息事寧人”未必就是“膽小如鼠”。其實,在某種特定的場合,“退避三舍”就是寬,“息事寧人”就是恕。寬恕他人,解脫自己,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負天下人。在這種意義下,這兩個成語便可用來詮釋“恕道”。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這樣的“退”,不管是以何種形式退,在事情需要你“退”的時候,你能夠退的及時,退得快,那么你的退就是有意義的。在退的同時,你也就邁開了寬恕道路上最偉大的一步!
人類社會正是因為眾人又強烈的報復之心,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腳,才覺得是斗爭不已。別人要是打了你,你并不在乎,這不完全是一種奴隸哲學,反而是種寬容的美德。
中國海流傳著一個故事。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誹我,欺我,辱我者,吾將處之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再過幾年且看他!笔暗媒毯揭匀虒θ,以恕待人,我們是否也應該學一學呢?
“六尺蒼的故事”會告訴答案:“千里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睆堢枚潭痰乃木湓捲忈屃怂,也教人家用寬容鋪出了三尺的巷子。吳家在張家的感召下,也讓出了三尺巷子。這六尺巷源于張的忍,也源于吳的讓,更源于寬恕的魅力。
戰(zhàn)國時期的公子重耳,并沒有因為管仲用劍射他而懷恨在心,他用自己博大的胸懷,寬容的胸襟,贏得了一位得力助手。正因為有了這位得力助手的輔佐,才有了齊桓公建立的霸業(yè),這不也是寬恕的力量之所在嗎?
寬恕是一種美德,寬恕是一種動力,寬恕能松弛別人,也能撫慰自己,它會讓你把愛放在首位。寬恕會使你隨和,讓你把一些人看重的事情看得很輕,寬恕還會使你不至于抑郁,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沖突,都不會再寬恕的心里過夜。
一旦你擁有寬恕的心靈,你將一生收獲笑容。
一旦大家都有寬容博愛之心,這個世界將會有更多的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