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得逍遙
古往今來。不一樣的人生態(tài)度主宰著別樣的人生。有人在不斷的追求。追求著心底的欲望。有人選擇歸隱,隱去身上的光芒。有人選擇遠(yuǎn)離,遠(yuǎn)離塵世喧囂與浮華,沉淀心性與寂靜心境。我唯獨(dú)愛這一種逍遙。
逍遙是放浪不羈。談起逍遙最優(yōu)哉游哉的莫不是那位千古詩仙了,細(xì)事不干其慮,即使巍峨,亦巋然不動。又有什么樣的事情能使李白的心中泛起波瀾呢!這種大膽,這種氣魄,傳出了貴妃醉酒,力士脫靴的佳話,引領(lǐng)風(fēng)騷,氣冠中唐的美名。拔出劍鞘,七分釀成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他,逍遙于世。如果說,十八世紀(jì)是伏爾泰的世紀(jì),那中唐便是李太白的時代。這樣的李白,豈不樂哉!
逍遙是歸園田居。質(zhì)性自然,淳樸歸依、他是陶淵明。一個自由人。他不斷的追尋,追尋著他想要的人生。早已厭倦了官場爾虞我詐,爭名奪利的生活。腦海中,浮現(xiàn)出與妻兒賞月于花下,談笑于天地間。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作于田間,揮灑著汗水的畫面。但那些汗水,那種勞累,在他眼中都滿是幸福。而這。才是陶淵明想要的生活。
再看看陶淵明描繪的桃花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這樣的悠然,讓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仿佛感受到了當(dāng)年他的快樂。而這樣的陶淵明,豈能讓人不羨!
逍遙是超然物外。莊子,繼老子之后的又一名家。他主張逍遙的人生態(tài)度,而所謂的“逍遙”就是對周圍發(fā)生的事物采取一種旁觀,放下的看待。要想逍遙。就要無所恃,無所待。正如“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边@樣的莊子,又怎能不自在!
無論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還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陶淵明;亦或是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老莊。他們都達(dá)到了自己的逍遙。或許。以出世之心為入世之事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吧。畢竟世事無常,我們卻不能笑著遺忘。難得活得快樂。自在。何不就這樣逍遙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