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扉突然洞開
幸福來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開;蚴菍⑼纯噙z忘并埋葬在內(nèi)心的釋然;或是拾起回憶的貝殼細數(shù)時的熱淚潸然;或是放下包袱回歸自然時內(nèi)心的皎然澄澈;或是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心無雜念,或是推理塵寰使的平靜安和。返璞歸真。幸福的感覺來源于在環(huán)境與境遇中人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對生命的感悟。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在經(jīng)歷家道“呼喇喇如大廈傾”般衰落的同時,忍痛與一位位曾經(jīng)朝夕相處的“姐姐妹妹們”或揮淚闊別,或陰陽兩隔,瘋癲時與寶釵成婚致使黛玉焚稿斷癡情,魂歸離恨天,從而背負苦絳珠對他的怨。此時的他選擇了毅然遁入空門,讓新得以回歸平靜,遠離政治的黑暗,禮教的束縛,官場的腐敗,世風(fēng)的澆漓,人心的衰莠,相信那時的他才會真正感受到幸福,那不是繁華似錦與衣食無憂的生活帶給他的,而是人生中的苦難,人世間的酸甜苦辣讓他在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紅樓一夢后,心變得澈然而安寧: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赐笁m世間分和百態(tài),了卻人世間情仇雜念,那歸于平淡祥和的“無為”生活,于他,確實一種幸福。
遠離塵寰,心歸平淡,在自然中找尋那脫俗的美的享受,在平靜中感受自然的節(jié)律與格調(diào),這,同樣是在品味幸福,一種平淡愜意的感覺。“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狈N豆除草,早出晚歸的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在脫離污穢的官場下定決心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后,終生歸耕,隱居山林,享受他所喜愛的田園生活。“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在身心遠離紛雜喧鬧的塵世。濁氣深重的官場后,一切歸于寧靜安恬,好個“衣沾不足惜,但是愿無違”在樹木葳茂,層林翠的山林間游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何嘗不是一種灑脫的幸福?那自由的脫俗的美使鴛飛戾天者能夠望峰息心,使那些迷失方向的人們撥開迷霧,明白他們所追求的,并不應(yīng)并不是那些虛名,那些“居廟堂之高”的快感,而是讓疲憊不堪的身心徹底休息時心底的透徹與安逸;蛟S真切地感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靜閑適,馳騁山間,恣意游弋,于他們,便是一種豁達的幸福。
自然的,幸福并非是一定要經(jīng)受各式各樣的人生磨難后才能品味到的。此刻你平心靜氣地坐下,伴著一爐煙,一盞燈,手捧一杯香茗,呼吸那沁人的香氣,品味自己走過歲月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在周遭的靜謐中,感受那騰騰熱氣,內(nèi)心也漸漸氤氳起一層朦朧的霧氣,只覺得
通體透徹,往昔的一幕幕如電影快放,迅速地從你腦中閃過,勾起你嘴角的一抹笑,心底一些暖意,于是幸福感油然而生。那是充實生活的幸福。紀伯倫說:“追憶是一種會面,遺忘是一種自由。同樣的,遺忘那些不快樂的事,亦如撥開你的天空中的幾絲陰云,陰霾消散,讓陽光充斥你的心靈,這,是由遺忘而產(chǎn)生的幸福。
幸福源于心靈的自由,良知的安穩(wěn),思想的明達,是一種遠離聒噪時的心的獨白,是自己攬鏡自照時的明了與安寧,是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