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作文(2篇)
邊緣作文(1)
執(zhí)念于心靈深處點滴守候。夢與信念的執(zhí)守,淪喪與記憶的銘記。堅守之中的點滴情緣。
終是在最終凝結的點滴夢幻中無法凝望到最后的企及。
手中一頁頁翻過小四的《愛與痛的邊緣》,心中執(zhí)念的醒著,卻又貪婪于這半醉半醒的夢境。迫在眉睫的高考,逼遁著我朝向遠方。有夢有念的遠方。
心靈守候的那扇窗,投映的是那些過往人事的分明輪廓。信念中的堅守,也是想要走出的動力。我無法抗拒這走回頭路的悵然若失,亦無法停下腳步。
想要在高考之后,騰空而躍。想要走出,這夢與痛的邊緣。
高三,灰茫茫卻又同時帶給我希望的時日。凋落滿地的是曾經茫然往事。看得到的是未來的曙光,在穿破云層后到達心底,穿透我想要走出的意愿。這種心情,帶我在高三這堅定的難熬時光中穿梭。
人生如旅行般的過往,來去匆匆的流年如水。時常不必忘記,一個人的旅行見,毫無目的的輾轉。銘刻的回憶中,關于六年過往和在路上不忘的祭奠。
浮光掠影,夢旅人生。就這樣我走過了青蔥的歲月,直至今日面臨的抉擇。更是堅定了我遠走的信念。就是這樣的仍然年少想要走出看看的心情,帶著我不畏懼不退縮的大步向前。
在前一陣子80后《我的青春誰做主》一劇的熱播之后,帶給我的更大鼓舞。一生之中的奮斗,和對青春的認知和把握,都只在一念之間。但是,這匆匆一念,卻能定奪我們人生的方向。所以,在這樣的時段,走出的意愿主宰了我的青春走向。
痛是現(xiàn)實的代名詞,夢是理想的代名詞。可是在如此之說的掙扎中,我們在現(xiàn)實和理想的矛盾中,成長。想要走出,想要逃離,想要換一種狀態(tài)環(huán)境生活的意愿更為強烈的主宰了我,所謂執(zhí)念所謂堅守,是這樣的被妥協(xié)還是繼續(xù)。
昔日的邊緣過往,今日的出走意愿。將帶著我們走出生活狹隘的圈子,去別處看看,走出去體驗經歷。那將是一個別樣的世界。在外面的世界里。
邊緣作文(2)
這是一個青青的蘋果,躺在飛馳的汽車的門邊。
只要輕輕地一碰,它就會跌落到柏油路上,它正處于危險的邊緣地帶。
我坐在車上,注視著那個蘋果。生怕它一下子滾落下去。它的旁邊站著胖胖的售票員小伙子。他無所畏懼地站在打開的車門邊上,蘋果就在他的腳邊。他似乎根本就沒有注意到。他正目不轉睛掃視著車外來來往往的人群。
那個蘋果的主人就坐在我的身邊——一個看上去大約十二三歲的小男孩。他不時瞟向那個掉在地上的蘋果,靦腆地。但他并沒有去撿那只處在危險中的蘋果,也許是車開得太快,也許是他覺得不好意思——這年頭,誰會對一個小小的蘋果太在意呢?車上的其他人也都沒有去撿,當然也包括我。當時我想,蘋果的主人都不去撿,我去撿,然后交給主人,這是什么意思?去撿了,放在自家的口袋里,更會招來怎樣的眼神?我依然沒有動身,心頭卻有點不安。
“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就連撿起一個蘋果這樣的舉手之勞也不屑或不敢,是什么樣的難言的苦衷和無形的障礙讓我們少了幾份熱情,多了幾份遲鈍?
突然車子“嘎”地一聲停了下來,到站了。我提著重重的行李下了車,走到車門邊,蘋果呢,怎么不見了?我確信我沒有把他踢下車去,那是誰踢的呢?或者是誰把它撿起來了呢?我疑惑地下了車,心里極不舒服。
我想起了馮驥才先生的這樣一段話:“在世界的喧囂和紛擾中,我們常常忘掉了自己的心靈。也許,現(xiàn)代社會太多艱難也太多誘惑,太多障礙也太多機遇,太多失落也太多興奮,我們被擁塞其間,不得喘息;那些功名利祿,榮辱得失,是非利害都是牽動我們的繩子。就這樣,終日渾渾噩噩或興致勃勃地忙碌不停,哪里還會顧及無形的存在于我們身旁的每一個心靈?”
我提著重重的行李,歪歪斜斜地走著,覺得自己正走在邊緣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