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精魂
這是一個讓人五味雜陳的故事,在厚重的土地上,五十年的變遷盡數(shù)上演,無限唏噓。以往僅是靜靜躺在史書上的一場場浩蕩革命、政局變動,卻在這本書中,以各型各色人的角度被深層剖析。有封建陳舊的農(nóng)民對于傳統(tǒng)的固守,有渴望變革的人卻苦無出路的掙扎,有激進的革命分子拋棄一切只為投身于革命……白鹿原上的人們,似乎都在拼死追求心中的“白鹿”。
全書以白家與鹿家長達幾十年的愛恨糾纏鋪展開來,而“白鹿”冥冥之中就像一根絲繩緊緊牽引著他們。書的一開頭便屢次提到這頭被神化的鹿,一代德高望重的族長白嘉軒即是因白鹿幻象而發(fā)家致富。而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白嘉軒之女白靈,更是像極了一頭靈動而追求自由的小鹿,為了革命夢想奮不顧身,結(jié)局壯烈死去。不可置否,白靈并不完美,至少我無法接受她為了鬧革命而完全置家人于不顧的做法,即使老母病重也毫不動容。但她對理想社會的渴求那樣熱切,撼動人心。時常憶起她年少時與心上人鹿兆海的一個無心玩笑。一枚銀幣,決定兩人所入黨派的不同,從此便相隔天涯,漸行漸遠(yuǎn)。再見時,愛情的力量也說服不了信仰的力量,二人最終還是因信仰不同不歡而散。我實在被這種純粹震撼——一種對待信仰,對待夢想的純粹,就像任何風(fēng)雨也無法搖動的堅石。
書中很喜歡一個人物,白嘉軒的姐夫,關(guān)東最后一個大儒朱先生。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就像是通靈的白鹿的化身。他雖信奉傳統(tǒng)儒學(xué),卻并不頑固守舊。任何棘手迷茫之事,經(jīng)過他的提點,人們總能茅塞頓開。他被迫深處革命沖突的漩渦之中,卻又并不隨波逐流,就像漩渦中靜靜飄搖的郁郁水草,只做好自己本分之事,不爭,不搶;不慌,不忙。他像神奇的連扣,即使道不同之人都共同對他心生敬畏。猶記書的末尾,朱先生已死去多年,正是“文革”,戴著紅袖章的老師學(xué)生們來到這片已經(jīng)荒涼的白鹿原上,硬是生生地撅了他的墳?zāi)。只見一塊磚石斷裂開來,上面刻道:“折騰到何日為止”眾人驚駭。看到此處,我竟只想落下淚來。他一生見證無數(shù)家仇國恨,顛沛流離,死后竟也要遭此屈辱。如神如仙般的先生在死前就料到自己會被掘墓,便刻意命人做了這個機關(guān),可見他對動蕩社會的深惡痛絕。讓人不得不反思,諸多“革命”,誰是誰非,它們又是否真正換來了理想的生活呢?
再看其余人,一生恪守道德的白嘉軒,盡管是典型的封建思想的產(chǎn)物,但他坦蕩的做人態(tài)度讓人欽佩。被迫流轉(zhuǎn)于諸多男人之間的田小娥,被世人唾棄罵盡,但她一直苦苦掙扎反抗。她的死相極為悲慘,以至于死后的魂魄都不愿離去,一心想要復(fù)仇。還有諸多激進的革命分子,鹿兆鵬、黑娃……無一不具有震撼人心的精神追求。
記得動蕩期前有人求字于朱先生,只揮墨寫了四個字“白鹿精魂”。如今想來,實在有一番意味。細(xì)想各色人物,或許多少都帶了一些白鹿精魂的顏色。
結(jié)局之時,明明暗暗斗爭了幾十年的白嘉軒和鹿子霖都已老的不成樣子。鹿子霖更是已經(jīng)智力全失。當(dāng)白嘉軒彎著快要著地的腰桿去土地里看看菜秧的時候,幾十年的“老仇人”鹿子霖就像孩子一樣坐在地上對著他笑,云淡風(fēng)輕。由此,那些多年的人情世故、興衰成敗,從鮮花著錦到食盡鳥飛,眾人一生的恩怨癡纏皆以成過眼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