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
世界沒有差別,那么將會變成一潭死水。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世界沒有差別,就等同于全世界的人都擁有規(guī)格一樣的房子,一樣的銀行卡或儲蓄,一樣的容貌,一樣的性格,一樣的智商,一樣的生活經(jīng)歷......差別,顧名思義與其他東西有所不同。如果每個人所擁有的東西都一樣,有什么意義呢?
有差別才有動力。自古以來,每一個國家建起的時間都不一樣,發(fā)展速度更是如此。例如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經(jīng)濟強國,而有很多東南亞的國家貧窮落后,這就是差別。正是這種差別,促使落后的國家不斷提高自己的實力。
有差別,這個世界才會豐富多彩。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節(jié)日。中國有春節(jié)、美國有圣誕節(jié)、墨爾本有墨爾本杯、泰國有潑水節(jié)等等。不止節(jié)日,還有飲食。英國講究下午茶,而中國卻沒有這個習慣;意大利以面食為主,這跟我國北方有點相似;德國人用餐講求浪漫。世界各地不同差異讓不同地區(qū)的人體體驗到不同的樂趣。
有差別,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優(yōu)點與潛能。有一個例子:某大學對即將開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的應屆大學生做了個調(diào)查,他們的智力、學歷、環(huán)境條件都相差無幾。調(diào)查結(jié)果是這樣的: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以后的25年,他們穿越玉米地。
25年后,學校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diào)查。結(jié)果又是這樣的: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yè)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xiàn),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yè)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wěn)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么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英國著名詩人賽繆爾·約翰遜曾經(jīng)說過:兩個人在一起不出半小時就會顯出差異,一個人會明顯地超過另一個人。
這就是差別的體現(xiàn)之處。
有人認為:只有消除了差別,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完美。我可以借用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的一句話來表達我的立場:自然界的所有差異,換來了整個自然界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