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
細細想來,每個人都是如此,投胎之后,在這世界上轉了個一遭,最后在棺材蓋的閉合聲中結束了自己在世上的旅程。
貌似,活在這世界上,仿佛就像自己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急匆匆地趕路一樣,自己經過的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個標志,只是個站點,只是個毫不引人注目的符號了。
于是,就會有人認為,既然我們都只是路過,那么我們就只需要低埋著我們的頭,加快著自己的腳步,眼中只有腳下泥濘的路,而不必去抬頭望向四方,不必留下自己的意一絲痕跡,只需留下一個飄忽的身影。
我認為,這樣想,錯了。
我們于這世,確實是路過,但不只是路過;我們對自己的定義,可以是“路過的人”,但決不能把自己定位為一“過客”.
我們不能做過客!
一次,上帝問一個剛準備下凡投胎的安琪兒,問他:“不久之后,你又將回到這里。下凡,又有什么必要呢?是什么讓你去人間輾轉一番呢?”回答是這樣子的“我要去體驗人世間的苦與甜、悲與樂,親身感受下界人們的生活,并盡自己所能為人們做出貢獻。”
雷鋒不就是那個下凡的安琪兒嗎?他就不是過客,他把自己的工作就看成是自己的生命,搏盡一切為黨與祖國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聽說過“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嗎?雷鋒就是那種有著為他人奉獻自己,不論身處何時何地都把自己看成主人,把別人看作賓客并以賓客之禮相待的“非過客”。
作為一名路過者,我們比拼人與人之間的價值并非在于在相同的時間內,你到底跑了多遠,而是在相同的時間中,你為路過的地方作出了多少貢獻?v使你駕著一匹千里馬,別人看到的不是那飄逸的馬鬢和健壯的大腿,刻入人家腦中的是馬的渾圓的屁股和騎者的傲慢。也許,評論者會給予騎者一“渾馬屁”的美稱。而與之相反的是,慢慢趕路并不斷播撒幫助之果的人也許會被載入當?shù)氐目h志??????
生命不在長度,而在密度。
生命沒有密度的人,世界上有無他皆可,因為它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密度很大的人,在社會中位高權重,若沒有了他,社會或他所在的小團體就會失去平衡。
我們路過了,當我們不做“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