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被強迫
小時候,住在爺爺奶奶家里,每天的早飯都是雷打不動的清水面條,稍好一點的話,加點方便面調(diào)料。
當然會抱怨,但沒有用。
“愛吃不吃!
所以就吃了十多年的清水面條。
從小時候起就喜歡吃拉面,由媽媽帶著,總是固定地光顧那一家拉面館。
但有時候就連這小小的嗜好都會被剝奪。
有一次,爺爺奶奶突然就說要出去吃,可媽媽已經(jīng)和我說好去吃拉面了。
“愛去不去。”爺爺拉長了臉。
不過那一次我和媽媽還是去吃了拉面。
后來辦了家,終于和爺爺奶奶分開了,卻越來越覺得一句話很對:
“男人長大后會越來越像他的父親。”
我發(fā)現(xiàn)爸爸說話時也會像爺爺一樣敲桌子,拿著筷子指指點點,很大聲地說話,且重音都放在“我”字上。
說父親的壞話,好像總歸不好。
長大之后,還是會被迫做一些自己不情愿的事情。父親好像比爺爺開明些,想一家人去做點什么時總會問一句我的意見。
但其實就只是問問而已,并不會真的聽。
比如問一句“周末一起去爬山吧?”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周末我要去爬山。若是說了不字,其實和沒有一樣的。
于是在那難得的空閑里,還要去做些并不喜歡的事。
也許有人會說,多陪陪父母吧,以后機會就少了。
可是,為什么?陪父母當然沒有錯,但我的青春就無關緊要了么?
仔細想想,從小到大,有很多渴望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被掩埋,毫無被實現(xiàn)的可能。
離家很遠的地方,曾有一家挺神秘的店,專賣銅鑼燒,《哆啦a夢》里的那種銅鑼燒。那是媽媽下班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后來,媽媽給我買過兩次,什么味道早已忘記,只記得白色的包裝袋上有一個哆啦a夢的頭像。
不就,那家店就倒閉了。聽媽媽說,顧客太少,難以維持生計。
哦,倒閉了,那就倒閉了吧。
大大小小的事,好像總是在妥協(xié)。
不想再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