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理解”
人們總愛抱怨自己不被人理解而感到孤獨(dú),其實(shí),也沒什么好抱怨的,若人人都想不開,那還談什么人生啊。
然后,我看到了三個故事
人類在創(chuàng)始期,天下只有一種語言。他們在東方遷移時,決定再巴比倫草原定居下來,說:“來吧!我們在這兒燒制磚頭!”他們就燒制磚頭,又說要建一座城,城里要有高塔,聳入云霄,以揚(yáng)之美名,以免人們分散到別的地方!上帝下來了,說:“人類聯(lián)合成一個民族,講一種語言,以免他們隨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庇谑牵讶祟愓Z言變亂,使他們無法溝通,分散到世界各地,人類的高塔始終沒有建成。
這是《圣經(jīng)》里著名的故事,巴別塔就是變亂之塔。
上帝也是愚蠢的,他以為變亂了人類的語言就可以使人類彼此不能溝通理解,他也忘了,同一種語言的人也可以互不理解。
公元前399年,500個雅典公民要求對蘇格拉底的死進(jìn)行審判。雅典人民始終不理解蘇格拉底暴露雅典民主制的缺點(diǎn)。于是,藏有私心的雅典人和襟懷坦白的雅典人始終利用雅典的民主制處死了自己的同胞。
這個故事恰好從正面的論證了上一個故事,雅典的公民們有誰理解了同時雅典公民的蘇格拉底?
1831年德國哲學(xué)家黑格爾在彌留之際時說:“只有一個人理解我。”但馬上,他又否定道:“就連這個人也不理解我!”
恩,即使理解了又能怎樣?人們理解的黑格爾是人們所理解的黑格爾,而不是他本人。呵,黑格爾的哲學(xué)不也被分成許多流派了嗎?而每一個流派都不可能脫離自身去理解真正的黑格爾。
所以,朋友們,請不要再對我抱怨著不被理解了!
即使能理解,那也只是理解一部分啊,并非完全。就拿自己來說吧,對納蘭的癡狂程度令人無語,省吃儉用地省了600元買了一套納蘭的書,我視若珍寶,而我的同學(xué)們,朋友們一個個都說我是神經(jīng)有問題。所以,我從來不奢求他們的理解,既然不能理解,我又何必多說。也許,當(dāng)他們有一天也非常執(zhí)戀某件事物時,就能理解我了,但到了那天,他們也只是理解這一部分罷了,也非完全。
從這方面看,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立的個體。然而,人們還是渴望被理解,所以,我們有了朋友,有了一個在某方面志同道合的人,可以消遣孤立的人,我們互相取暖,那是不是兩個人在一起就不會冷了呢?我淡然笑之。
世上的事物,只看我們對它的態(tài)度,很多事情,不必耿耿于懷,當(dāng)我們學(xué)會了低眉順眼地走在青春的路上,別忘了也把頭仰起來看看頭上的天空,云朵依然會瀟灑地來去,太陽還是會胖暖的晝長,相信我,頭上的天空在任何時候都很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