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益天下公,福續(xù)萬世澤
墻上餐桌,是對受助者溫柔的呵護尊重,卡通動物,乃保護自然的活潑形式。此二者雖方式新穎,構(gòu)思精巧,卻仍于無意中將公益定位局限于純粹的給予。而第三則中,助人者與受助者之地位不再一成不變。行公益者,并非天生的施舍者,而是將己之善行福澤弱者的同時,自身也在溫暖的善意中得到回報。唯有這樣的公益,才可在熱情的冷卻,時間的洗刷中屹立不倒,終成益天下的大格局。
新栽楊柳三萬里,引得春風度玉關(guān)。清朝權(quán)臣左宗棠一生飽受爭議,卻在新疆被尊稱文襄公,原因無他,只因在駐守邊境時,那位湘臣懷著對楊柳綠蔭的摯愛,以近乎強硬的態(tài)度在戰(zhàn)亂后的荒漠樹起了綠色柳行。千百年來,所謂為百姓謀善求利之官數(shù)不勝數(shù),但唯有左公柳百年常青。左文襄將公益之事視為雙贏之舉,當他的軍隊在濃蔭下駐足休整時,留下的不僅是赫赫軍功,更有綿延百世的福澤。
公益之雙贏,并非指單純的利益交易,而是在仁善之前提下,讓行善的門檻降低,使之成為人人皆可為之之業(yè)。這樣的公益,不需要善人成為圣人,而是讓社會中每一個心中尚有人性底限的公民成為構(gòu)筑樂土的一份子。
“光盤行動,從我做起!碑敳蛷d中的打包盒愈發(fā)緊俏時,這點滴細節(jié)所匯聚成的大益讓浪費之現(xiàn)象大為遏制,冰桶行動,點滴關(guān)愛。當一場公益行動被升華成全民的狂歡樂事,誰又能說受益者只有獲得資金資助的惠者?行當益天下,此方為大公益;福者續(xù)萬世,便可成大功德。打敗怪物的從來不是強大的魔力,而是連續(xù)不斷的愛。
現(xiàn)代的信息洪流中,公益一詞似乎被逐漸曲解。很多聲音在嚴厲地要求行善者的道德,無數(shù)唇齒對雙贏的公益大加諷刺。殊不知,道德的高地也狹窄,若一味地要行公益不計回報,那公益只會成為華麗的裝飾品,被束之高閣。唯有在寬容的環(huán)境下,讓公益所益為所有參與之人,這世上的溫暖才會積水成河,終成大同。
行益天下公,福續(xù)萬世澤。愿吾輩不為流言所擾,定心作那行真公益之人,若如此,則大美之世,可計日而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