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著讀?站著讀!
華夏五千年大國,漫漫歷史長河之中,絕不乏一顆顆璀璨的文化明珠,生花的妙筆不僅使一代代人耳目一“新”,推動了思想文化的發(fā)展,亦是用它溫柔敦厚的品性傳遞著魅力的花火:《論語》《老子》《孟子》《荀子》……今日讀來也是使人齒頰存香。
只是縱覽歷史長卷,除了心靈透明澄澈,靈魂自由自在的人能真正與圣人對話,其余人卻畏畏縮縮不敢妄言。這,便是在跪著讀。自從孔孟之言被人廣為傳頌,他們就被狂熱的崇拜者膜拜,在真真假假的統治者政治目的中被捧上了神壇。此刻,“圣人言”與“君子曰”便失去了它原本敦厚淳樸的色彩,成為中國古代絕大多數文人身上沉重的文化枷鎖。他們低下清傲的頭顱,染上酸腐的儒氣,一遍遍記誦卻不敢稍加以反駁。這,便是跪著讀。明清這種風氣愈盛,八股文、四書五經,社會已將圣人的光環(huán)抬到最高,沒有人會想起問一句:“圣人言一定準確嗎?”越讀越僵化,成為文化的奴隸。
“世儒學者,世儒學者,好信師而是古,以為賢圣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夫賢圣下筆造文,用意詳審,尚未可謂盡得實,況倉卒吐言,安能皆是?”一片漫漫圣人言中,驀地響起裂帛斷弦之音,多么清脆!“追難孔子,何傷于義?”“伐孔子之說,何逆于理?”一片枷鎖之中忽然有人站起,字字有力!是的,何逆于理?只是因為它們是圣人言嗎?于是,噤若寒蟬的人群中有人站了起,再被抹滅,又有人站起……錚錚之言從未散去。
所以有人站了起來!站起來讀,發(fā)現那些不足之處,敢于向圣人叫板。與偉大人物平視,常常會發(fā)現它們偉大崇高的背后也有淺薄不足之處,就如山水有陰有陽,人無完人而已。從跪到站,可以看見杜甫杜牧也有俗陋的一面,圣人孔子亦有犯錯的時候;與偉大人物平視,常常會發(fā)現截然不同的觀點碰擦出絢爛的火花。當你站起來讀,打破權威的枷鎖,質問出聲,另一片更廣袤的天地舒舒然開啟,美麗異常。
現在,因為讀書產生不同見解而被社會制度抹滅的事情已不復然,站著評論總比跪著頌揚好。可是,“圣人”已走下神壇,“大師”還在,甚至于還有“教授”“專家”“大腕”迭出不窮,于是乎又有一批虔誠的圣徒跪在了光環(huán)之下,對此,我頗為無語。我欣賞莫言的文筆并不代表我喜歡他的故事情節(jié),我愛讀紅樓夢僅僅是偏愛其中妁約的詩詞,對于一大批紅學專家的言論亦不感冒,讀書的真正樂趣便在不停的發(fā)掘與提問、質疑中升華。站起來讀,伴有一種進入書籍,與作者平等對話的心態(tài),心靈的碰撞與交融才更加美妙,這是跪著讀絕對無法找尋到的自由境界。
所以,新一代的少年們,你們是跪著讀?站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