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伯樂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边@是《馬說》里的開篇語。意思是說世上有了伯樂才有千里馬。沒有伯樂來相馬,縱使這世上有千里馬,千里馬也是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難道這世上沒有伯樂,千里馬就不是千里馬了嗎?
毛遂的答案是否。當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平原君臨走前挑選了二十名門客,這第二十名就是毛遂。當他向平原君推薦自己時,卻得到了“先生若為圣賢之輩,三年未曾被人稱誦,是先生無才能也”的奚落答復,但他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博得了平原君的賞識:“吾乃囊中之錐,未曾露鋒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脫穎而出!彼粌H為自己的尊嚴做了辯護,也為自己的將來鋪就了道路。也許“千里馬”會埋沒在茫茫人海當中,但這種勇于發(fā)掘自我價值的“千里馬”,不正是自己最好的伯樂嗎?
我們總是抱怨自己的才能無處施展,總是抱怨沒有人能賞識自己。難道這世上有比自己還了解自己的人嗎?要相信自己在被發(fā)現(xiàn)以前就是“千里馬”,而“千里馬”是不用去尋找伯樂,只要給其自由奔馳的一方天地,何嘗煩惱沒有伯樂來追尋它的腳步呢?
千里馬,本就是應該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不需要受人景仰的聲名,也無所謂別人是否能看見它的能耐、本領。它的全部生命,就是同萬物一起自由自在地奔馳。所以,千里馬從來不需要伯樂,而是伯樂需要千里馬,所以千里馬離開了自然成長的地方,成就了一番事業(yè),這不能不說是機緣。
學會肯定自己,也是一種勇氣,也將決定你是否會“駢死于槽櫪之間”。
年幼的畢加索常被人認為是“傻瓜”——連最基本的算術(shù)都不能作答?烧l又能想到,這個看似“癡呆”的孩子,日后會成為享譽全球的名家?假如他沒有對自己的肯定,而是在別人的議論中懷疑自己,直至放棄作畫的夢想,那他還能有今日的成就嗎?
每一個人都是“千里馬”,而且是合格的“千里馬”。但一小部分人有幸被“伯樂”栽培過,或曾被栽培過。而絕大部分人是不被“伯樂”栽培的,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也不認可自己的能力,他們只知道那些曾被“伯樂”培養(yǎng)過的“千里馬”比他們強,這也是不能自我肯定的緣故之一吧。
其實,只要相信自己、認可自己,你就是一匹真正意義上的千里馬。
所以,當自己的伯樂,賞識自己,讓自己成為千里馬,縱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