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適合自己的道路
人各有異,千人千面,條條通羅馬。會游的走水道,能跑的行旱路,有翼則飛,有羽則翔。換個角度,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走適合自己的道路。名噪一時的國學名家錢文忠,生于書香門第。江南才儒的錢父讓他選擇了當時流行的理科、只把讀經賞文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愛好。但天資非凡的錢文忠,對古印度的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由季羨林的點撥,天賦彰顯,他潛心鉆研,孜孜以求,在適于自己發(fā)展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以商養(yǎng)學的他,最終,成為復旦大學吐火羅文的專家。也是吐火羅文與梵文碩果僅存的幾位大師之一,成為中國的佛學界的一顆耀人眼眸的璀璨明星。
走適合自己的道路。21歲的趙海伶畢業(yè)于四川外語學院,父母都希望她留在大城市發(fā)展?哨w海伶堅持,“哪里適合自己發(fā)展,就留在哪里”,回到了老家青川創(chuàng)業(yè),以700元錢起家,在網上開辦了首家青川土特產專賣店,并如魚得水、一帆風順。她的“青川山大王”網店成為了由中國電子商務協(xié)會、杭州市政府、阿里巴巴集團聯(lián)合主辦的第七屆網商大會上的“2019全球十佳網商”之一。沒有適合就沒有發(fā)展,趙海伶的成功又一次雄辯地證明,要走適合自己的道路。
走適合自己的道路,要立足現(xiàn)實,立足自身,才能有益于己、有益于于社會。試想,班固如若不投筆從戎,大丈夫甘為刀筆吏,那么,西域千里,不知何時才能囊入大漢的版圖;川端康成和齊白石,如若不棄舊從新,找到獨屬于自己風格的發(fā)展平臺,那么,日本文壇與中國畫壇,定會又少了幾多絢麗光彩;劉翔如若不棄跳練跑,甘于現(xiàn)狀,那么,世界田徑賽場上也就不會有那道奮勇奪冠的黃色閃電……只有走適合自己的道路,才成就了一番輝煌偉業(yè)。
程頤有言:“天存有異,厭與常人同,同則無成!背谭蜃又,吾與之同也,上帝給我們輕盈的翅膀,我不追隨鳥兒飛翔,卻尾追著獸類在草原上奔跑,那么,我不是蝙蝠,就是蠢才。要成功,就不能隨波逐流,邯鄲學步。
走適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