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完美的人生
卡耐基說:“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每個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只是要的位置不同罷了。”
這個“缺口”是填不上的,但正因為這個“缺口”,人生才會充滿奮斗和拼搏。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以才會有努力奮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所以才會有追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所以才會有不斷學習。
一個個不完美的人,擁有一個個并不完美的人生,確拼湊成了一個幾近完美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里,似乎總有人想創(chuàng)造一個完美的人生,他討厭不完美的自己,甚至不能接受自己“完美”的缺口。好像,包括我自己……
我會極力隱藏自己的缺點,凸顯自己的優(yōu)點,但這其實并不起效。
不知在哪里見過的一段話:“缺點其實并不是真正的‘缺點’,把缺點隱藏起來,并沒有用。缺點只是優(yōu)點太大了,只要不將這個‘優(yōu)點’推得太高,讓它變小,那么缺點,就轉(zhuǎn)變?yōu)榱藘?yōu)點”
后來,發(fā)現(xiàn)這段話極有道理。當把缺點壓小后,人們自然會把缺點看做優(yōu)點。漸漸地,學會了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正因“不完美”,我有了自己的目標,他成為了我奮斗的動力。
若一個人有一個完美的人生,他的人生一帆風順、甜蜜美滿、沒有焦慮、安逸無憂,那他會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好像缺少了太多的奮斗。沒有奮斗,從本質(zhì)上說,是無意義的。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圣人,不可能完美無缺。、
林肯的孩童時期,家里的貧窮是他在冬天無鞋可穿,走投無路的他只能祈求鞋店老板施舍他一雙鞋子。鞋店老板和藹的笑了笑,說:“孩子,如果沒有襪子,你即便是擁有了鞋子,又會怎樣呢?”于是善良的鞋店老板給了他一雙厚厚的襪子,驅(qū)走了大部分的寒冷。7歲的林肯從中得到啟示,開始逐漸走上偉人之路。他也有艱辛,也受過嘲笑。他的人生并不完美,確永垂不朽。
成功人士背后必定有說不盡的血淚,道不盡的艱苦。
被雪芹用血淚編就的《紅樓夢》,成了歷史文化的巔峰,但他同樣擁有悲慘的遭遇,不完美的人生。
記得黃西曾在一個節(jié)目上說過:“作為人生,就沒有彩排,每一天,每一分,都是現(xiàn)場直播,不要留戀過去的遺憾,如果你在為錯過流星而流淚,那么你也就會錯過太陽了。”
不要因為遺憾,而錯過精彩。
接受不完美的人生,它一樣可以美若夏花,燦如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