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為物使”。沒錯,世界是物質(zhì)的,君子作為萬物之靈,主宰世界,自然使物,又如何能被物使?
《賀新郎》中有云:“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贝笞匀缓纹湫蹅,世事何其繁復(fù),古往今來多少人沉迷其中,掙不脫物的束縛。物可以是金錢,可以是名利,古人熙熙,皆為利來;今人攘攘,皆為物往。自然,跳出紅塵見青山者很多,但有“青山見我”胸懷的又有多少?“青山見我”是對跳出世塵的脫俗,是對駕馭物質(zhì)的決心。
雖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薄熬颖晃锸埂币卜强昭▉盹L(fēng),畢竟物是生命的基礎(chǔ)。但若是五筆型執(zhí)著于物,這物便沒有了價值,正如孟子曰:“萬鐘則不辨禮儀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這一方面,最看得開的要屬李白了,誰說人生就要拖著沉重的腳步在世間踏遍?推翻物的束縛,抖落一身花雨,只放白鹿青崖間,青山見到了李白的灑脫,白鹿見到了李白飄逸,于是便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自在與灑脫。
抖落物的束縛之后,君子如何將物歸于自己掌下?很簡單,“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即為借托萬物,成就自身。印度圣雄甘地,曾見一蝎子落于水中,便伸手去救,卻被蝎子蜇了,他再次伸手去救,又被蜇了,別人問他為何蝎子如此待他,他仍然以德報怨,甘地回答:“為什么要讓蝎子的世界觀來影響我的世界觀?”甘地沒有被外物所影響,著眼于自身,反而運用外物的不利成就了自身的偉大,只因他善于掌握并運用物的規(guī)律,此可謂善假于物也。
故“君子使物,不為物使!钡芘c物天人合一才是最高境界。豆子放入熱水,脫去水份,變得異常堅硬;胡蘿卜放入熱水,立刻就被軟化了;只有咖啡放入熱水,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這便是物我相融,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有人使自己變得堅硬,融斷一切與外界的接觸,有人屈服于環(huán)境,被物所使,只有與物相融,以我觀物,并以物觀我之人,才能最好的生存。宋代文豪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以物喜,不以物悲!边@才是君子之道。
君子使物,不為物使,與物相融,天人合一!芭P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蔽矣^云不動,云與我俱東,我觀山嫵媚,山觀我如是。故君子固窮,君了固喜。反觀當(dāng)今世人,吹點寒風(fēng),便要生要死,浮夸如斯。青山一直在,孰與吾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