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作文高中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世界大美,只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不應(yīng)因此而無視這天地人,而應(yīng)用它去尋找光明。
“似乎我們總是很容易忽視當下的生活,忽略許多美好的時光。而當所有的時光都被辜負被浪費后,才能從記憶里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才是最好的。”錢鍾書先生如是說。歲月是場有去無回的旅行,而我們已在路途上無視了太多。如今全球環(huán)境問題突出,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森林銳減、大氣污染等等問題,皆是出于我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無視。其次,如今的我們大量引進西方文化,誠然,我們不應(yīng)排斥它們,“協(xié)和萬邦、天下太平”,但在此過程中,我們無視了太多傳統(tǒng)文化,漠視先哲思想;更有甚者認為錢權(quán)當?shù),早已將法律道德拋諸腦后。和諧的文化傳統(tǒng)本是使一個國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認識到這一點,看見社會矛盾與問題,努力加以解決,才能使中華民族充滿活力與生機。面對強權(quán)高貴的逼迫誘惑,職位榮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憤然甩袖離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并沒有因一己私利而無視尊嚴與百姓利益,他超脫名利之上,慨然擺脫羈絆與桎梏,名垂千古。
花開絢爛,無視它,只會在花敗之際空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日出燦爛,無視它,只會在黑夜里黯然懊悔。但選擇無視并非指獵奇,選擇看見也并非只為滿足視覺。
不無視,不是為了以愚昧而又平庸的姿態(tài)去看見別人的痛楚、去踐踏真理,它的存在,需以眼睛來定位觀察,以大腦思考來彰顯其價值。在遠古時期,先人們仰望星空,以手撫膺坐長嘆,探斗轉(zhuǎn)星移的奧秘,品云淡云聚的風(fēng)采;現(xiàn)如今,我們利用科技向另一個星球招手,通過精密儀器來感知微觀世界。一切都源于觀察;而真正的發(fā)現(xiàn)需要思考。倘若我們的頭頂上有一片星空可供我們觀察,那么心中的倫理道德就是激發(fā)我們思考的不二法門。如帕斯卡爾所言“思維成就人的偉大,我們的一切尊嚴都在思考——即便你只不過是強大自然下的葦草”。如果沒有靈魂在場,即使你有一百次被蘋果砸中,恐怕也砸不出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
真相常流失于涕淚之間,唯有在沉靜光芒中,才更有可能看見時間,看見自己。
與詩詞大會的邂逅,其余音尚在繚繞,當我們?yōu)楣そ尘癜侔惴Q頌時,一切已早成煙云,化為陳年往事。生活節(jié)奏趨于快速,靈魂趨于麻木,眼神趨于空洞。當下的我們沉迷于物質(zhì)的泥沼而無視內(nèi)心的虛無,用虛榮與消費來遮掩內(nèi)在的多元焦慮。如若沒有視神山為心中圭臬,信徒又何以跪行朝圣;如若沒有將藝術(shù)看得高于自我,莫奈又如何在暮靄中畫瞎了雙眼。
柴靜在《看見》中曾提到:人常常被有意無意地忽略,被無知和偏見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這些思維就埋于無意識之下。無意識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床灰娝,對自己也熟視無睹。
要想“看見”,就要從蒙昧中睜開雙眼,你我不再無視這天地人。到那時,紛紜的往事才會在眼前幻現(xiàn)得清晰。
你說一切不過是萬般紅塵,過眼成灰,全無著落。但我偏要同你一辯,那紅樓中無力補天的頑石歷盡人間繁華和凄涼,終是看破紅塵,復(fù)歸于大荒山無稽崖的青梗峰下,留一部《石頭記》傳世,講盡人間悲歡離合。
我們不是偉大的開拓家,亦不是憂世的挽瀾人,不求體察萬物生命的沉浮,展現(xiàn)人世之萬情,我們只是與世間萬物、與天地人深深契情的癡人,是癡情的行者,只愿人生路上滿目所及,盡是世間最美好的情感。
“與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海子曾留下這樣的愿望。如今我愿借此火,看見這天這地這人,看清這紅塵看清這歲月流年。——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