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霜滿天
08屆三(9)陳川川
人生,總免不了會失敗,失敗過的人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讓自己表于后世。
——題記
閑庭信步,江上已彌漫著漫天的白霧,周圍也在這白霧橫江,水光接天的煙霧中似隱似現(xiàn)。這讓我想起了張繼
在落第后的那首千古絕唱: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在考
試中失敗,懷著這失敗的心情,面對江上的此情此景,誦出一個落第者的心聲,讓我們知道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有一個
張繼存在過。
從古到今,中國有過多少個像張繼一樣的人,想運用所學(xué)知識在官場上闖蕩一番,然而死板的科舉制度并沒有
讓這些人如愿以償,只是落第而歸,帶著滿是惆悵的心,踏上返鄉(xiāng)的路,只能默默地生活在那些窮鄉(xiāng)僻壤。默
默的生活,并沒有泯滅他們心中的夢想,唯今之計,就是讓自己的文章表于后世。
歸有光八次落第,才有了風(fēng)移影動而庭階寂寂的《項脊軒志》;蒲松齡一生坎坷,想以功名來讓自己的生活變
好一些,然而他并沒有實現(xiàn)這一理想,正因為無數(shù)次的科舉失敗,才讓他嘗盡人間的辛酸,也才有了充滿妖神
鬼怪的《聊齋志異》;吳敬梓一生也想展自己才華于仕途,然而落第的他也只能垂頭喪氣地回歸田野,才有了
傳唱千古的《儒林外史》。
落第者如此,而先有一番成就,后又淡出官場的又何嘗不是如此?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孫子臏腳,兵法修列,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
,大抵圣賢發(fā)奮所為作也。
落第者如此,得意于官場后又失意于官場的亦如此。他們將其自身的靈感傾瀉在那泛黃的紙上,黑黑的字跡,
讓后人記住了他們。
然而那些成功者呢,個個是科舉狀元,個個身居高位,終日享盡榮華富貴,又有誰能記得他們?像傅以漸,王
式丹、林召堂、王云錦等,又有誰會知道,他們可都是清朝的科舉狀元。
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然而失敗過后,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將自己的想法、靈感付諸筆端,有感而發(fā),在那
泛黃的紙頁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讓歷史記住你的足跡。
夜已深沉,南山寺的鐘聲傳入耳邊,余音不散。江上彌漫的白霧在晃影中移動,那是漁船,也許,那就是千年
之后的張繼。
聽,又一曲《楓橋夜泊》在奏起。
看,又一個流芳千古的落第文人在誕生。
點評:
面對這次作文考試的材料,作者直接想到科舉考試中的落第者張繼,并且題目就直接利用張繼的詩句“月落烏
啼霜滿天”,讓讀者一看就有一種切合材料的感覺。
從內(nèi)容來看,文章舉例較豐富,有歸有光、蒲松齡、吳敬梓,并且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特別是文章的結(jié)尾,
留給讀者無盡的思索和遐想。
不足之處,我認(rèn)為作者在第4段中引用的這一段話,與文章的中心不太相符,所舉的這些人既沒參加科舉考試,
更不是落第者,他們是先成名以后再淡出官場的,這是其一,其二是作者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有點欠缺,現(xiàn)實意義
還不夠。(方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