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片綠地
你問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我想一想,說,就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鳳凰城吧。
為什么?從打開《邊城》的那一刻開始,我的心里便對它有了深切的向往與崇敬。自然,我是無福去過的,只是在想象中曾勾勒它的輪廓——蒼郁的青山,通水玉般的綠水,亦有那個名叫翠翠的柔媚少女——是怎樣的一片蒼翠,能練就 那樣的仙境?那樣的美,是從未沾染世俗凡塵的;縱有那么一絲煙塵氣,也是自蒼翠山林間縈繞的一縷輕煙,帶著綠色的霧水,隨著同樣翠綠的碧水一漾,更添了幾分妖嬈之色。
要論我對它的喜愛源自何處,我想,或許就是源于心靈的疲倦。處在塵世間,我無法讓自己永世居于那封閉的鳳凰城,只能作為一種心靈的安撫,說盡我因忙碌而忽視的浮躁和戾氣。因此,我所景仰的,一直是毅然罷于官場,回歸田園的陶潛,我自知沒有那份勇氣和能力,能夠將一生鏤刻于南山下的小園,然而他所鐘愛的那片蒼綠,便是我心靈中極度空缺的東西。
有時想來亦覺得好笑。我們大力鏟刀綠化環(huán)境,卻不知道,真正亟待綠化的,是我們的心靈。一個民族的發(fā)展,不能只看金色的堆砌,更要看你環(huán)境的美化程度;那么同樣的,對于一個人來說,你幸福與否,不只看你擁有多少豪宅名車,更在于你心中是否留有一片綠地,為你凈煙除塵。失去了綠色的生命的痛苦,就像沙漠吞噬了的村莊,只余一片荒蕪,生如行尸走肉,又有什么意義?
讓我們看一看其他民族的心靈綠化工程吧。史上最強臺風“海燕”來襲,菲律賓慘遭襲擊,就在人們對災民惋惜時,一群年輕的女子沖上街頭,手舉娃娃,默默祝禱。在她們心中,那些木偶娃娃便是她們的信仰,使她們依然熱愛生命。人生倘若沒有了信仰,便只余下一片狼藉,那么錦衣玉食又會給你帶來什么呢?
人一進入了凡塵,便會不由自主地沾染分毫塵土。在我的心中布滿灰塵之前,我希望能開辟一片綠地,哪怕最終心死成灰變成一片荒漠,它依舊能盈盈立于我的心上,堅定地滋潤著我的心,為我澆灌新的生命。
朋友,這就是我喜歡湘西的原因。現在的許多人都離開了大城市,選擇一個宜居的環(huán)境生存?v然,人的價值觀念各不相同,縱然我亦喜歡韶華,但我依然向往那樣一片翠色,盈盈立于我的心上,讓自己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位置,讓我清醒地明白何為求何為舍。
或許唯有填補了這一縷綠色的空缺,我方能擁有最真實的幸福和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