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作文:讓水仙在面包上盛開
題干:半個多世紀前,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來教育學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边@句話是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說的。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嗎?當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蔥綠與鵝黃時,你會有一種特別愉快、特別舒暢的感覺嗎?請以“換一朵水仙花”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步少于800字,不得抄襲。
讓水仙在面包上盛開
殷海強
自然之奇,既要有泰山峨眉的巍峨峻秀,又要有西湖漓江的清麗澄澈,靈山與秀水,共同構成錦繡天地;文章之韻,既要有真情實感充塞其中,又要有錦心繡口寫出字字珠璣,浩然之氣和郁郁文采共同譜寫佳篇巨作;人生之美,既得有衣食住行賴以生存,又須有琴棋書畫與我們相依相伴,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共同成就完滿人生。
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曾說:“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先哲的話語中流露出辯證的人生思索,閃爍著智慧的微言大義,精辟地教給了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理物質精神兩者之間的關系。物質是精神的基礎,管仲云:“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馬克思在他的鴻篇巨制《資本論》中也說過:“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敝挥形镔|充足,人們才會懂得繪畫的七彩色調與音樂的動人旋律,衣食不周、缺吃少穿的地方永遠不會綻放文化藝術的水仙花。
物質固然重要,然而,我們在追求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切不可忽視精神生活的富足。人類本是高級動物,除了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外,我們還應該有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我們應該有更加正確的價值導向,更加強大的精神動力,更加明亮的追尋美的眼睛,更加高尚更為純粹的靈魂。一個人應該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應該如此。物質資源不必太富足,夠用即可;精神文化萬不可太貧瘠,物質精神應該共同繁榮,共同發(fā)展。
舉世聞名的江蘇華西村就是這樣一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的典型。在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華西村民櫛風沐雨,艱苦創(chuàng)業(yè),數(shù)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使得華西村脫胎換骨,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變成了今天享譽海內外的“明星村”。在追求經(jīng)濟利益的同時,華西人卻并沒有將精神文明置于腦后。在“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的口號號召下,他們興辦了圖書館、影劇院,大力發(fā)展教育事業(yè),顯著提高了村民素質。如今的華西,村辦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蒸蒸日上,各項文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村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由此可見,只有實現(xiàn)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贏,我們才會生活的更幸福,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穩(wěn)定。
在工作和學習之余,我們可以斟一杯清茶,輕閉雙眼,任思緒縱橫馳騁,去追尋歷史那悠遠的足。豢梢允峙跻槐竞脮,在風朝雨夕的燈窗下去體味李白的清新飄逸,仰望杜甫的悲天憫人,與赤壁磯頭遺世獨立的蘇東坡神交良久;我們還可以去聆聽鋼琴那悅耳的和弦,陶醉于貝多芬的激情奔放與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浪漫唯美;還可以欣賞一場畫展,走進張大千的綺麗山水與敦煌遺風,領悟白石老人的魚蝦之美與瓜果意趣……
面包用以充饑,水仙可以欣賞,我們要讓水仙在面包上燦然綻放,讓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得益彰。面包會更有營養(yǎng),水仙會愈發(fā)芬芳,我們的人生會因此更加絢麗,更加輝煌! (共110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