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深源于其靜作文600字
尼采說:“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山高水深,源于其靜,而這世間一切,都源于其靜默中的尋覓,沉潛中的思索。
陳寅恪先生可謂民國學(xué)人的標(biāo)桿式人物。面對社會動蕩、戰(zhàn)火不斷的時代,他能夠過濾凈化自己的心靈,沉潛于學(xué)術(shù)研究之中。甚至在“十年動亂”期間,意識形態(tài)的高壓管制也沒能讓陳寅恪在學(xué)術(shù)上做出絲毫的讓步。誠如易中天先生在《勸君莫談陳寅恪》中說:“陳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們學(xué)不來。”理由有三:首先是“頂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
蒙田贊美自由、靜謐與閑暇,于是遠離城市的喧囂隱居,在長達20xx年的歲月中,他以對人生的特殊敏銳力,記錄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發(fā)展歷程!睹商镫S筆全集》為后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也使得他成為十六世紀(jì)歐洲首屈一指的思想家。
“遠山,在靜默里翻涌,尋覓著自己的高度;湖泊,在水流的靜止中,思量它自己的淵滌。”泰戈爾寫道。水一旦流深,就聽不到聲音,大智慧者往往謙遜平和,守得住寧靜的內(nèi)心。任何人成功的一瞬間都源于其靜默中蓄積的力量。
山高水深,源于其靜。“靜”是一種“心遠地自偏”的心態(tài),正如陳繼儒在《小窗幽記》里所說的:“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信條值得每個在人生路上踽踽的人奉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