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作文素材
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韓柳二人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并稱為“唐家八大家”,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關(guān)于柳宗元的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柳宗元作文素材一
柳宗元: 773年—820xx年
字號:字子厚;因為他是河?xùn)|人,終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xùn)|”或“柳柳州”
時代:唐代
籍貫:河?xùn)|(今山西省永濟市)人
生活經(jīng)歷:
柳宗元出生在一個世代官宦之家。其曾祖父官至中書令,因得罪武則天而死。其父柳鎮(zhèn),在高宗時遇到安祿山之亂,攜家避隱于王屋山。后上書言事而授官,在郭子儀屬下任職,并累次升官。
柳宗元是個神童型的天才,史書稱其小時候“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致”。二十歲時與劉禹錫為同科進士,官授校書郎。三十歲時與劉禹錫、呂溫等結(jié)識王叔文。王叔文等人看他是個奇才,把他提升為禮部員外郎,并準備大加重用。但不久“王叔文集團”“永貞革新”失敗,柳宗元也因為和王叔文的關(guān)系而被貶為邵州刺史。在去上任的半路上,又再次被貶為永州司馬。與此同時,劉禹錫和其他六人也都受到類似處分,這就是歷史上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他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那里屬“荒癘”之地,他便“自放山澤間”,與山水為伴。元和十年(公元820xx年),他返京后復(fù)出為柳州刺史,直到公元820xx年于柳州逝世。臨死前,柳宗元寫信給好友劉禹錫,并將自己的遺稿留交給他。后來劉禹錫編成《柳宗元集》。
作品:《河?xùn)|先生集》
名望: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古文運動的積極倡導(dǎo)者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與同時代的大詩人韋應(yīng)物常被相提并論,合稱“韋柳”,是繼“王孟”(王維、孟浩然)之后兩個有名的田園詩人,被評論者認為是繼承陶淵明的傳統(tǒng),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并稱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作文素材二
柳宗元和韓愈在文壇上發(fā)起和領(lǐng)導(dǎo)了一場古文運動。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論和文學(xué)主張。在文章內(nèi)容上,針對駢文不重內(nèi)容、空洞無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現(xiàn)實,“不平則鳴”,富于革除時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體,突破駢文束縛,句式長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語言“務(wù)去陳言”、“辭必己出”。此外,還指出先“立行”再“立言”。這是一種進步的文學(xué)主張。
柳宗元在文學(xué)上創(chuàng)造了光輝的業(yè)績,在詩歌、辭賦、散文、游記、寓言、小說、雜文以及文學(xué)理論諸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文學(xué)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在《非國語》、《時令論》、《斷刑論》、《天說》等論著中,他用樸素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guān)系),對唯心主義天命論進行批判。
柳宗元作文素材三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xùn)|(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長安,憲宗元和十四年(820xx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xùn)|人,終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xùn)|或柳柳州。
柳家與薛、裴兩家被并稱為“河?xùn)|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與李氏皇族關(guān)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時居官尚書省的就達22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間,柳家屢受武則天的打擊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時,其家族已衰落,從皇親國戚的特權(quán)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階層之中。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縣令一類小官。其父柳鎮(zhèn),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說,柳氏到他這一代,已經(jīng)“五、六從以來,無為朝士者”。安史之亂,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沖擊。戰(zhàn)亂中,柳鎮(zhèn)送母親入王屋山避難,自己攜著一家匯入逃亡人流,逃到吳地。在南方,一度生計艱難,有時竟薪米無著。柳宗元的母親為了供養(yǎng)子女,常常自己挨餓。柳宗元正出生于“安史之亂”后,他的幼年便是在窮困艱難中度過的。柳宗元九歲時,又一次大規(guī)模的割據(jù)戰(zhàn)爭--建中之亂爆發(fā),使柳宗元一家再一次飽嘗戰(zhàn)亂之苦。柳宗元成長于動亂年代,他從少年時代起就對人民遭受的苦難有一定的了解,對社會現(xiàn)實有一定的認識,這對他以后的文學(xué)成就和思想建樹不無影響。
貞元九年(793年)春,20歲的柳宗元考中進土,同時中進土的還有他的好友劉禹錫。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書省校書郎,算是步入官場,這一年,與楊憑之女在長安結(jié)婚,兩年后,中博學(xué)宏詞科,調(diào)為集賢殿書院正字,得以博覽群書,開闊眼界,同時也開始接觸朝臣官僚,了解官場情況,并關(guān)心、參與政治。到集賢殿書院的第一年,他便寫了《國子司業(yè)陽城遺愛碑》,頌揚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堅持己見的諫議大夫陽城,第二年寫了《辯侵伐論》,表明堅持統(tǒng)一、反對分裂的強烈愿望。
貞元十七年(820xx年),柳宗元調(diào)為藍田尉,兩年后又調(diào)回長安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時年31歲,與韓愈同官,官階雖低,但職權(quán)并不下于御史,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游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fā)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亻丕)的永貞革新,雖只有半年時間便宣告失敗,但卻是一次震動全國的進步運動,所實行的措施,打擊了當時專橫跋扈的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利國利民,順應(yīng)了歷史的發(fā)展。柳宗元與好友劉禹錫是這場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稱為“二王劉柳”。年輕的柳宗元在政治舞臺上同宦官、豪族、舊官僚進行了尖銳的斗爭。他的革新精神與斗爭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由于順宗下臺、憲宗上臺,革新失敗,“二王劉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隨即被貶。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這次同時被貶為司馬的,還有七人,所以史稱這一事件為“二王八司馬事件”。
永州地處湖南和廣東交界的地方,當時甚為荒僻,是個人煙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歲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盧遵。他們到永州后,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后來在一位僧人的幫助下,在龍興寺寄宿。由于生活艱苦,到永州未及半載,他的老母盧氏便離開了人世。
柳宗元被貶后,政敵們?nèi)圆豢戏胚^他。造謠誹謗,人身攻擊,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幾年后,也還罵聲不絕。由此可見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使柳宗元悲憤、憂郁、痛苦,加之幾次無情的火災(zāi),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痹”的程度。貶謫生涯所經(jīng)受的種種迫害和磨難,并未能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確表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nèi)。”
永州之貶,一貶就是20xx年,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轉(zhuǎn)折。在京城時,他直接從事革新活動,到永州后,他的斗爭則轉(zhuǎn)到了思想文化領(lǐng)域。永州十年,是他繼續(xù)堅持斗爭的十年,廣泛研究古往今來關(guān)于哲學(xué)、政治、歷史、文學(xué)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撰文著書,《封建論》、《非〈國語〉》、《天對》、《六逆論》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元和十年(820xx年)正月,柳宗元與劉禹錫等被召回京。但并未被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視,他們二月到長安,三月便宣布改貶。柳宗元改貶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市)刺史,劉禹錫為播州刺史。雖然由司馬升為刺史,但所貶之地比原來更僻遠更艱苦。柳宗元想到播州比柳州還要艱苦,劉禹錫還有80多歲的老母隨身奉養(yǎng),便幾次上書給朝廷,要求與劉禹錫互換。后來因有人幫忙,劉禹錫改貶連州,柳宗元才動身向柳州。
柳州距京城長安,比永州距京城更遠,更為落后荒涼,居民多為少數(shù)民族,生活極端貧困,風(fēng)俗習(xí)慣更與中原大不相同。柳宗元初來這里,語言不通,一切都不適,但他還是決心利用刺史的有限權(quán)力,在這個局部地區(qū)繼續(xù)實行改革,為當?shù)孛癖娮鲂┖檬隆?/p>
柳宗元在柳州,決心廢除“以男女質(zhì)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的殘酷風(fēng)習(xí),制訂了一套釋放奴婢的辦法,規(guī)定那些已經(jīng)淪為效婢的人,都可以按時間算工錢,抵完債即恢復(fù)人身自由,回家和親人團聚。此舉受到廣大貧苦人民的歡迎,后來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縣。針對當?shù)匕傩彰孕怕浜罅?xí)俗,柳宗元嚴令禁止江湖巫醫(yī)騙錢害人;舉辦和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興辦學(xué)堂,推廣醫(yī)學(xué),并使從不敢動土打井的柳州,接連打了好幾眼井,解決飲水問題。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組織閑散勞力去開墾,僅大云寺一處開墾的荒地、就種竹三萬竿,種菜百畦。他又重視植樹造林,并多歡親自參加了植樹活動。
柳州四年,柳宗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進行了一番興利除弊的改革,遺惠一方,實際是王叔文改革在局部地區(qū)的施行。
長期的貶謫生涯,生活上的困頓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柳宗元健康狀況越來越壞,確是未老先衰。他的好友吳武陵多次奔走于執(zhí)政大臣裴度門下,設(shè)法營救他離柳州還京。裴度與柳宗元同系河?xùn)|人,元和十四年憲宗因受尊號實行大赦,經(jīng)裴度說情,憲宗才同意召回柳宗元。然而為時已晚,詔書未到柳州,柳宗元便懷著一腔悲憤離開了人間,當時年僅47歲。臨死前,柳宗元寫信給好友劉禹錫,并將自己的遺稿留交給他。后來劉禹錫編成《柳宗元集》。
雖然活了不到50歲,但柳宗元卻在文學(xué)上創(chuàng)造了光輝的業(yè)績,在詩歌、辭賦、散文、游記、寓言、小說、雜文以及文學(xué)理論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