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刮痧觀后感_觀刮痧有感
《刮痧》以中醫(yī)刮痧療法產(chǎn)生的誤會為主線,講述了華人在國外由于東西方文化的沖突而陷入種種困境,最后又因人們的誠懇與愛心,困境最終被沖破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魔幻魅力電影觀后感,字數(shù)在1200字、1800字左右。
電影刮痧觀后感1200字
《刮痧》是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適合不同文化程度的觀眾觀看,有諸多的成功之處,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刮痧》這部電影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或者說東西方文化)的沖突。電影中許大同的父親的一句話最能說明這個問題。他說,刮痧在中國已經(jīng)幾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國就說不清楚了呢?其實說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這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象許大同代替父親承認是自己給孩子“刮痧”,許大同對上司說的“我打孩子是對你的尊重”等等中國的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在上司桑蘭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認同。
聽證會上對方律師對中國名著《西游記》的曲解,有幾分故意的成分,但也不可否認有必然的因素。據(jù)調(diào)查現(xiàn)在的大部分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還停留在中國解放前的情景,中國是貧窮落后的,中國人還穿著長袍馬褂等等,F(xiàn)在歧視中國人的事情在美國還時有發(fā)生。當大同送父親回來,將孩子帶回托管所,一直中國特色的猴王玩具掉在地上,受到警察的踐踏,難道受到踐踏的僅僅是一個玩具,恐怕受到踐踏的還有中國文化吧!
當然,事情最后得到圓滿解決,法庭的起訴撤銷。這種結(jié)果的產(chǎn)生,除了人正常的良知以外,更多的是由于相互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我想,《刮痧》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大同”,其目的或者其象征也就在此吧!如果說這部電影是一個寓言,其寓意也正在與此。
《刮痧》的另一個理解層面是情感,包括父子之愛,母子之愛、夫妻之愛、祖孫之愛、朋友之愛。這幾者又以父子之愛為主要方面。
電影中出現(xiàn)了兩對父子,祖孫三代,但他們之間的愛卻是相通的。許大同在法庭上的一段獨白最能代表所有父親的心聲。“……現(xiàn)在我不這樣想了,我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希望他幸福、健康、快樂。我為自己是一個父親而自豪,像所有的父親那樣,我愛我的兒子勝過一切。”值得注意的是,許大同的父親在給大同的信中寫道:“我如今別無他求,就是盼著你們一家三口,能平平安安的……”均用了“平安”二字?峙逻@是父子之愛的最好表達,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刮痧》中許大同夫婦在事情發(fā)展中的不同表現(xiàn),很好的展現(xiàn)了父母對孩子的愛的不同表現(xiàn),同時也表現(xiàn)出夫妻之愛的不同。許大同對妻子的愛是深沉的,簡寧對丈夫的愛是細致的?催^這部電影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許大同夫妻二人喝酒的場面。在這之前,簡寧先做的是收拾大同的房間和阻止大同喝酒。當兩人喝醉之后,簡寧說大同是臭狗屎,大同表示了認同,這是對由于自己不冷靜失去兒子的最深的自責。但當簡寧說自己是“賤貨”時,大同卻表現(xiàn)出無比的激動,阻止妻子這么說。在這里表現(xiàn)出男人的愛,不善措辭,卻又深沉如海。這里也表現(xiàn)出男人堅強背后的軟弱一面。
另外,《刮痧》還涉及東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異,例如許大同和上司桑蘭對“朋友”的不同理解,不同場合美國人表現(xiàn)出的幽默等。從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美國在法制和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的健全,中國的某些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并不一定正確,中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xué)有待進一步科學(xué)化和世界化等問題!豆勿稹肥且徊砍晒Φ碾娪白髌贰?梢哉f,在電影中,“刮痧”本身只是一滴水,但其內(nèi)容確實非常豐富,蘊藏著生活這個什么都可能發(fā)生的海洋的真義。
電影刮痧觀后感1800字
電影是以一系列中國家庭在美國發(fā)生的一系列矛盾沖突展開的,最深的感受的是學(xué)習中外文化比較,能更好的進行國際交流,減少矛盾摩擦。比如在法制方面,美國是不允許孩子單獨在家的,而在中國恰恰是家長有事出去又怕孩子出去太危險,常常把孩子留在家里,電影的矛盾高潮:中國家庭對孩子刮痧,而被認為是虐待兒童,電影中很多場景是因為文化不同而引起的麻煩。當今經(jīng)濟全球化,國際交流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很直觀的深切的可以感受到只有學(xué)習好中外文化比較,去國外生活旅游才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才能更好進行國際交流
二:取長補短:
中國:孝順長幼有序傳統(tǒng)
美國:法制民主
通過電影能看到中外文化中的差異,當然文化無所謂好壞,但是通過文化背后折射的現(xiàn)代行為規(guī)范、法制是可以相互取長補短的。比如電影中主要矛盾是刮痧,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文化交流引起的,但另一面更重要的是美國法治的嚴格性引起的。
看電影時,我們?yōu)橹袊囊患胰烁械诫y過惋惜焦急的同時,更深刻的體會到了美國法制性!想象一下,在中國會引起這么多事嗎?首先大家沒這么高的法律意識,那么當同一個中國醫(yī)生看到孩子背上的"傷痕"(假設(shè)她真的認為是傷痕),她會想到去利用法律去保護這個孩子嗎?也許只是從人道上惋惜下,然后和身邊的同事說說怎么對待這件事,大家也一起探討下當前一些家庭暴力現(xiàn)狀然后一起感慨無能為力下,也就過去了。或者說醫(yī)生和同事法制意識是比較高的,他們想保護這個孩子,那么第一步他們要找誰,似乎在中國這個看起來本應(yīng)該很清楚的事卻是困難的第一步,他們經(jīng)過一番咨詢找到了兒童保障的單位,那么接下來,兒童保障單位會有專門的行動組去全權(quán)處理這件事么?尚且是像電影中的這么用心用力,儼然孩子是他們自己的一樣!在中國很多時候要借助媒體之手才有這樣的效果吧!在中國,那么電影中的一家人也許完全就不會惹來這么多麻煩,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從這些一環(huán)環(huán)中去阻止這件事。所以通過這部電影,我們也應(yīng)該反省!中國在發(fā)展,法制的健全化是必經(jīng)之路再看教育方面,面對小孩子犯錯的時候,中美家長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中國家庭常常采取的是毆打,那么理由呢---兒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就怎樣。打是親罵是愛。更甚至還有梁家輝扮演的男主角面對朋友那句"我打我兒子我是為了給你面子"!這些背后折射的是典型的中國文化:比如長幼有序…(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客人多時,孩子是不能上餐桌的)在中國孩子是不被當做一個個體看待的,他們更多的是附屬家長的!那么什么時候才有"獨立"的權(quán)利呢!這個恐怕要很久了!也許18歲以后,甚至也許要成家立業(yè)后吧!所以中國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很多時候比之美國的會缺乏自足獨立性!因為在他們的成長的環(huán)境中,在很長時間是不被當做個體看待的。同時雖然打罵子女向來是中國文化中教育的一種傳統(tǒng)方式,那么現(xiàn)在我們是不是該想想,真的只有打才能取得教育孩子的效果嗎?這樣的效果會更好嗎?或者只說這樣打的教育效果會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在教育方面,學(xué)習中外文化比較,通過交流加大了解可以更好的取長補短。
如此例子很多。以上更多的是從批判的角度來講中國文化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當然好處也是有的,印象很深的是,當蔣雯麗扮演的女主角面對朋友的那句"什么梁要頂替父親說刮痧是他做的"時候那句"因為他是中國人"!很深切的記得,很感人!這里體現(xiàn)的是中國文化中的"孝"。所以綜上所述,學(xué)習中外文化比較是可以促進彼此的取長補短的!很有必要!
三:發(fā)揚中華文化:除了電影中刮痧主要矛盾這個電影中有一幕,同時印象深刻的是在進行辯護時,美國律師那番侃侃而談,斷章取義把中國的傳統(tǒng)著作《西游記》的孫悟空是暴力的象征,這讓我想起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中國主要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講究的是中庸、仁,但為什么在國外很多人看來覺得中國人是野心勃勃的呢?原因還是文化交流不夠,國外的人對中華文化了解的不夠,典型的有個例子"韜光養(yǎng)晦",意思是隱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其根本點是要尋找有利時機,發(fā)展和壯大自己"在中華文化里他是很褒義的一個詞,但到外國人手里他卻暗含著另一種意思,他們覺得你中國人表面上和和氣氣,和諧社會,其實心里陰著呢!中華文化宣傳少,國際交流少,那么國外的人對中國的了解的少,那么加上一些好事的反華之徒或一些自作聰明的學(xué)者或是國外的保守派則會"憂心忡忡"的添油加醋,把中國打造成一個真正積蓄力量的暴力狂!不了解情況者就這樣信以為真了,這對國家是很有危險的!所以必須發(fā)揚中華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的核心,真正的內(nèi)涵,只有這樣,當一些人再企圖來"誤會、詆毀"中國時,才會有像電影中兒童保護局的女工作人員反駁律師對西游記扭曲的那一幕!
刮痧觀后感影評
《刮痧》這部電影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或者說東西方文化)的沖突。電影中許大同的父親的一句話最能說明這個問題。他說,刮痧在中國已經(jīng)幾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國就說不清楚了呢?其實說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這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象許大同代替父親承認是自己給孩子“刮痧”,許大同對上司說的“我打孩子是對你的尊重”等等中國的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在上司桑蘭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認同。中國傳統(tǒng)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與民族傳統(tǒng),兩千年儒家文化孕育下的華夏民族,忠孝禮儀深入人心。民族思想,愛國情操,是每一個公民,更加感性化。
美國現(xiàn)代文明國家,區(qū)區(qū)三百年歷史,但短暫的歷史恰恰使這個國家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沒有思想的累贅,F(xiàn)代的國家,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法律之上。法理,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部分,依法辦事,是這個國家更制度化,更規(guī)范化。
當兩個文明國家相撞時,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
中國,兩千年的發(fā)展與延綿,社會每個方面,人們都擁有他們祖先的經(jīng)驗,人們的行為準則,更多的是來自于社會的默許,也就是一套自己人公認的行為規(guī)范。美國,短暫的歷史,決定他必須有一套自己人必須承認的社會準則。而此要在短暫的時間里是實現(xiàn),就必須依靠明文規(guī)定也就是法。
兩個文明各自獨立,沒有好與壞,中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為他的民族依靠這個幾千年就沒有走過滅亡的道路。美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為他的現(xiàn)代民主,是美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望塵莫及。
美國,法律深入到社會每一個角度,每件事都將法律,涉及到人的就要講人權(quán),孩子,一個敏感的話題,父母教育孩子,在中國人眼里,天經(jīng)地義,深入人心,對于美國人來說,他們要保護孩子的合法權(quán)利,不允許他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在這個問題上的巨大分歧,就要求必須要交流,才能解決彼此的分歧,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才能避免一些重大的錯誤。
電影刮痧觀后感
電影《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沖突的優(yōu)秀影片!豆勿稹分皇且坏嗡,而蘊藏在其中的卻是因種族,區(qū)域,傳統(tǒng)和文化不同而形成的激情澎湃的汪洋大海。在美國,尤其是在以保守和“居民頑固”著稱的密蘇里州,最能體現(xiàn)出這種對外來文化的排斥,因此影片把故事的發(fā)生地放在了這里。雖然影片是從“教子”這個角度去反映不同文化沖突的,但我們?nèi)阅軓墓适碌囊恍┢渌麄?cè)面加深對這種沖突的認識和了解。比如主人公許大同為了自己和洋人老板的所謂“面子”,當著洋人老板的面打了自己兒子一記耳光,非但沒有找回自己和洋人老板的面子,還落得一個有嚴重暴力的惡名,連他的好朋友——就是那個洋人老板都不能理解和原諒他。起因是因為許大同的兒子丹尼斯在和洋人老板的兒子一起玩兒時,互相打鬧。洋人老板的兒子來告狀,許大同讓丹尼斯給人家道歉。丹尼斯拒絕了,許大同怒了,就給了兒子一巴掌。
許大同的這一巴掌,第一是為了給自己找回面子。
父道尊嚴是古老中國千年儒家文化的典型特征。君臣父子,天常地綱,不得僭越。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能不亡。按許大同看來,他叫丹尼斯給小朋友道歉,丹尼斯必須無條件執(zhí)行。拒絕就是抗命,就是不給自己面子,就是挑戰(zhàn)尊嚴。于是他給了兒子一掌。
許大同的這一巴掌,第二是為了給自己的老板一個面子。
許大同在美國混的小有成就,皆因有老板大力提攜和扶助,因此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老板的兒子被自己的兒子打了,當著老板的面讓兒子給對方道個歉,老板一定覺得很有面子。兒子不聽話,挨了打,老板的面子就找回來了。甚至許大同的父親都當面夸大同這一巴掌打得好,說:“當面教子,背后教妻,”一幅自詡的表情。
但許氏父子全都錯了。
從洋人老板和妻子目睹許大同打兒子那一巴掌時錯愕的表情里,觀眾讀懂了,中美兩種文化的碰撞和摩擦開始了。
林語堂先生在《臉與法制》一文中說,中國人的臉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丟,可以賞,可以爭,可以留。有時好像爭臉是人生第一要義,甚至傾家蕩產(chǎn)而為之也不為過。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既無財產(chǎn)也無地位,但卻有的是面子,一旦被人傷了面子,比父母死了還難受。面子幾乎統(tǒng)治了中國人的心靈,“人要臉,樹要皮”,“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足見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之大之先。
而美國人則不同。美國人不是不講面子,只是不像中國人把面子擺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他們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講面子。比如在法庭調(diào)查時,許大同的老板當著許大同的面,承認許大同打了自己的兒子。事后當許大同責備他“不夠朋友”出賣自己時,他囁嚅著說,“那我也不能撒謊啊”。
造成中美文化差異的原因是復(fù)雜的,表現(xiàn)在講面子問題上,更突出了這種差異的互不包容。中國人是一個非常看重集體主義原則的群體,人與人之間講究和諧,互相依存,互相幫助,這是幾千年農(nóng)耕文明培育的一種生存法則。落后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式實際上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生存紐帶,維系在上面的人們,無法脫離它的束縛。沖突的結(jié)果必然是毀滅現(xiàn)存的秩序,造成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又一次調(diào)整,使得苦難得以無休止的輪回。因此中國人愿意忍讓,尊重別人,把和諧看得比天都大,把集體看的比天大,把面子看得比天大,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輕言戰(zhàn)端,絕不輕易得罪別人。這也是中華大一統(tǒng)歷經(jīng)離亂,而中華民族一直統(tǒng)一不散的一個重要原因。
許大同想給自己的老板面子,沒想到自己落得一個很沒面子的結(jié)局,他那關(guān)于面子的幾
乎全是來自中國的理論和做法,使他陷入絕望。兒子被兒童福利局監(jiān)護;妻子分居;父親愴然回國,他只能自嘲自己為一堆“臭狗屎”。
《刮痧》所表現(xiàn)的沖突,只是中西文化全部沖突的一個縮影,這種沖突還將長久的繼續(xù)存在。重要的不是改變,因為無法改變——兩個民族幾千年形成的思維和認知,只能隨著交流的加深而逐漸融合。重要的是習慣和相互適應(yīng)——當觀眾們看到影片結(jié)尾許大同一家人激情的相擁在一起接受包括公訴人在內(nèi)的那么多美國人的祝福時,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相互適應(yīng)和融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