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雄師觀后感3篇900字1000字2000字
導讀:以下是成龍電影《天將雄師》的觀后感三篇,字數分別在900字左右,1000字左右和20xx字左右。
天將雄師觀后感篇一900字
多年以來,曾經在歷史上并存的羅馬帝國和大漢王朝,被進行過無數次的比較,比疆域,比經濟,比軍事,等等等等,有一種比較還是比較有趣,就是說,大漢打敗了匈奴,而羅馬被匈奴所滅,另一種對比則是說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疆域有1000萬平方公里,而漢朝疆域最多達到20xx萬平方公里,其實怎么比,都能揚我中華神威。
有這些比較的原因,也是因為兩個分列中西方且并存的超強政權,卻幾乎沒有對接過,無論是文化的交流,還是戰(zhàn)場的兵戈相見,但是《天將雄師》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讓羅馬大軍與西域邊關的守城衛(wèi)士有了一次金戈鐵馬的戰(zhàn)斗,也讓護佑小王子的羅馬將軍與大漢西域都護府的大都護,有了一次惺惺相惜的協(xié)作。
歷史真相已不可考,但這樣的戰(zhàn)爭,卻并非沒有存在的可能,盡管作為一部娛樂商業(yè)大片,《天將雄師》有著千般的演繹,但戰(zhàn)臺烽還是更愿意將該片看作是一次在歷史長河中的打撈行動,至少我們可以通過大銀幕看到東西方的冷兵器大戰(zhàn),也能看到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流,而那座由漢朝軍隊與羅馬軍隊共同修建的驪靬古城,不知掩埋了多少的秘密。而歷史上傳說的那支消失在中國境內的羅馬軍隊,或許就曾如設想般有過一段可歌可泣的過往。
所以,本片是一部典型的中西合璧影片,既有我們熟悉的輝煌的西漢王朝大漠孤煙戎馬壯,也有好萊塢常見的榮耀的羅馬帝國的鐵蹄踏遍全無敵,間或囊括了絲綢之路的諸多國家,共同陷入這一陣的榮譽與尊嚴保衛(wèi)戰(zhàn)。本片的主演同樣是國際陣容,成龍、約翰·庫薩克、阿德里安·布洛迪三強鼎立,還有崔始源、林鵬、王若心、筷子兄弟、西蒙子、馮紹峰等一干明星加盟,滿足了各階層觀眾所需,走的是全民通吃的路線。
其實本片最值得稱道的,還是邊陲大漠的荒涼,與兩軍交戰(zhàn)的雄壯。
千軍萬馬對壘的千鈞一發(fā),足夠有氣勢,也足夠充滿懸念,但影片又不僅僅著墨于戰(zhàn)爭場面,其中對羅馬宮廷陰謀內亂的描繪,不輸任何好萊塢大片,富麗堂皇的羅馬風情,陣容齊整的羅馬軍隊,彪悍雄壯的羅馬斗士,都呈現(xiàn)出國際大片的風范。而由成龍率領的西域眾將,也給觀眾呈現(xiàn)出中華文明的雄渾壯烈,不僅大戰(zhàn)磅礴,片中巷戰(zhàn)近博同樣拍到虎虎生威,動作戲的激烈精彩,更勝美國大片一籌。
天將雄師觀后感篇二1000字
昨晚陪家人去看了電影《天將雄獅》,視覺效果還可以,受觀影場地的限制和影響,在此不能給予褒獎,故事的情節(jié)敘述的也跌宕起伏,符合戰(zhàn)爭和動作片的內涵,但是這些都不是我想說的,從這部電影里,讓我更多地了解了古羅馬帝國的強大,可以說其民生彪悍,隊伍紀律嚴明,戰(zhàn)爭的智慧和建筑智慧堪稱當時的楷模,就建筑的思考和能力,足以在城池戰(zhàn)爭中獲得勝利,那么在攻城略地中也是有成功的必然因果。
故事的寓意可以歸功于歷史和戰(zhàn)爭,人們都是喜歡和平的,即使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沒有人喜歡殘暴,應該給予食物,彼此的信任和自己民族復興的責任還會建立在自我的勞動中,羅馬人的歌曲充滿了信仰,更充滿了戰(zhàn)斗的力量,和東方人的歌曲截然不同,他們的歌曲像傳教士的經詞,具有穿透力,讓人的靈魂浮動,小王子的歌聲召喚著羅馬帝國的戰(zhàn)士,為家而戰(zhàn)斗,為國家而戰(zhàn)斗,為榮譽而犧牲,死得其所,榮譽高于一切,當然這些在古老的東方文明中,也充滿了這些力量和思維,但是還是有點欠缺,在今天的中國來說,我們已經不再缺少這些,但是有些凌亂,凌亂的靈魂都充滿了原罪。
成龍(霍安)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的中國漢唐時期的英雄文化,雖然是匈奴籍人,但是其胸懷天下,胸懷民族興亡的希望,結合各個民族的群眾命運,也預示著努力的需要,雖然力量不大,但是經過不懈的努力,還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犧牲了很多人,有紅日,還有雁頭,還有眾多的兄弟。有人說這值嗎,像那短暫的友誼一樣,和平也就是短暫的數十年,后來漢朝也面臨了瓦解,但是我個人認為值得,因為犧牲才有了那么珍貴和平,如果沒有犧牲,和平就無從獲得,其中這種犧牲也伴隨著敵人的犧牲,這個世界就是有正義和邪惡同時存在,此消彼長,還是道魔同長,都因為時間的變化而不同,換個空間來說,今天的民族和平,有時候我們只是看到了我們的戰(zhàn)士倒下了,這都是正常的,也看到了敵人倒下,也是正常的,因為和平就是犧牲鋪就的,所以這條路不好走,也很珍貴。
從影片中得到幾點生活總結:
1、無論多么小的力量,只要你的理想足夠遠大,就要去嘗試,總有那么幾個追隨者,也有那么幾個反對者,讓追隨者堅信,那么犧牲也是有意義的。
2、大鐵還需自身硬,無論是武功還是智慧,如果你自身沒有過硬的本事,追隨者也是寥寥無幾的,甚至連看是都會有。
3、做事情一定要有公心,犧牲小我,即使那么很少一點工資,別人跟著自己的兄弟姐妹受苦,其實就是別讓他們失望。
4、懂得隨機應變,事物的發(fā)展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我想原來的計劃再好,都會有以外發(fā)生,那么你要適當的去借助外力,即使調整,把握機會。
5、機會是有的,只要去面對,困難會在面對中逐漸的減少,甚至在突然之間被解決掉。
6、不要低估任何對手,不要做違背道義的事情,否則最后眾叛親離,更不要趕緊殺絕,在強勢的時候想好退路,一定要化敵為友。
7、堅持正義,開始行動。
天將雄師觀后感篇三20xx字
父者,瀟灑時如風般飛揚,沉默時若山般靜止。對霍去病這樣的漢朝名將來說,他的子孫們,除了尊享了這份榮貴,卻也要背負著比常人沉重百倍的擔子。成龍大哥扮演的霍安雖然不是霍去病的親生兒子,但是在一定意義上,霍去病與霍安的父子之情,甚至超過了血濃于水,他們之間的父子情是被保衛(wèi)絲路的愛國情懷和團結各族的民族大義這兩條線緊緊系在了一起,因此我說,霍去病既是霍安生活意義上的父親,也是霍安在官途上的政父。
霍去病在世時如風般飛揚,他四方征戰(zhàn),長途奔襲于匈奴的領地,“不滅匈奴,何以為家”成為這位偉大的漢朝將領一生的寫照。通過電影在后半部分的閃回片段得知,霍安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一個失去父母的匈奴孩子,在一次逃亡中,他不僅誤殺了妹妹,還成為了本應是生死仇敵的霍去病的義子,而霍去病的民族大義精神終于感染了他,使得霍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霍去病之子。
霍安,一個典型的坎貝爾式的英雄人物,從開始的含冤被貶,到認識了羅馬將軍盧魁斯,一直到最后團結眾族擊敗羅馬大王子提比斯,他經歷了從接受使命的召喚到事業(yè)上的打擊而后重整旗鼓再造河山的歷程,這是一個較為完整的坎貝爾英雄骨架,通過旁白、閃回、對白和場景,編劇將霍安的三個人物維度都闡述得很清楚。也許是因為過于清晰和直白的闡釋,觀眾在觀影中反而會覺得枯燥乏味,但不得不承認霍安人物的塑造的確是電影劇本中一次中規(guī)中矩的人物范本,雖然沒有個性上的出其不意,卻做到了小心駛得萬年船的模范標準。
由于電影開頭部分的字幕打出了“本故事經過歷史事實改編”,讓我們從電影第一個古銅色的城內景別的入畫就在潛意識中承認了畫面的真實性,但隨著我們觀影過程的推進,腦海中的防范意識逐漸增強,這個所謂的“歷史真實事件”也逐漸被我們拋出腦海,取而代之的是筷子兄弟惹人發(fā)笑的幽默段子、各類民族語言交匯產生的即時指認困難、羅馬大軍和各族部隊大戰(zhàn)時的空間錯位感和似乎代表著“天降雄師”真正意義的巨鷹軍團帶來的喜感。漸漸地,我們越來越不相信這是一部由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除了漢軍與淪為匈奴雇傭軍的羅馬大約1000人的零散部隊打過一次戰(zhàn)役之外,其他部分純粹屬于無中生有。而提比斯的存在,則成為了阻礙霍安尋父過程中的一座布滿荊棘的高山,也成為了在囚室中為展示兩位奧斯卡影帝雄厚演技的模子,而非歷史的產物。
就像我說的,提比斯作為霍安尋父之旅的阻礙,成為了電影中的絕對反派,布羅迪的演技可以用無與倫比來形容,高聳的鷹鉤鼻、眉心間那道深邃的皺紋和湛藍色冰冷的眼神為提比斯這個人物在外在刻畫上,先增添了三分兇戾。電影數度運用特定的閃回鏡頭,在藍冷色調的背景下,形單影只的提比斯坐在一個尊貴霸氣的椅子上而入畫,慢鏡頭拉近,畫框內只留下一個充滿在權利爭斗之路上輸的一無所有的可憐王子,高處不勝寒的他緩緩站起,憂郁而躊躇地望向前方,一條沒有未來的道路,而這一組特定多次運用的閃回鏡頭,也無數次地預示了提比斯命運必將走向死亡;與提比斯的閃回鏡頭相反,電影中也曾數次留給了觀眾霍去病盔甲的特寫鏡頭,同樣的是慢鏡頭拉近,同樣的,盔甲也是面朝前方,而在這副金光燦燦的盔甲中嵌入的卻是一顆飽滿的靈魂,金黃暖色調的運用也為這張傳奇的畫面增光添彩,提比斯的閃回鏡頭和霍去病的盔甲鏡頭在電影中作為李仁港導演的修辭手法,為電影在色彩運用和鏡頭畫面上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成為了電影中獨一無二的一組偶句。
無論是各族大軍最終團結一致,還是霍安最終戰(zhàn)勝了不可一世的提比斯,電影的主題終歸于一顆尋父之心的靠岸上?粗洿蜷_觀眾笑意大門的筷子兄弟被冰冷的刀劍穿心而過,看著霍安妻子背部中箭的慢鏡頭,看著可愛而不失王子氣概的小主公從高樓上墜落的身影,電影還是揭示了一個落入俗套卻不得不提的殘酷現(xiàn)實:犧牲的必然性。而這些犧牲換來的則是霍安尋父之旅的成功,當三十六族人民的旗幟插滿城池,當試圖占領絲綢之路的野心家提比斯倒地身亡的時候,李仁港將畫框從主戰(zhàn)場切出,我們看到了一座充滿光輝,平和、安詳、靜謐的沙丘之城,這一幕讓我瞬間想到了《鴻門宴》中最后作為張涵予飾演的張良腦海中想象的一幕:在桃花飄渺的彭城內,霸王項羽站在屏幕的正中央,威嚴卻不失溫柔地看著虞姬向自己奔來,他抬起堅毅的腳步,擁抱了久別重逢的愛人。
就這樣,霍安通過完成霍去病的遺愿,成功地追隨了父親的腳步,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尋父之旅,雖然電影在劇情設計和還原歷史真實性上做得差強人意,但是從李仁港一貫的美學風格、畫面色彩和幾處閃回鏡頭的應用,還有布羅迪和庫薩克兩位奧斯卡影帝的傾情出演,電影在卡司陣容和美術水準還有服裝設計上還是擇優(yōu)而從、盡善盡美的。還希望李仁港導演繼續(xù)畫面上的美學風格,在日后的作品中多做出一些故事張力充沛、內涵深刻的電影,無論是對自己的導演之路,還是對觀眾而言,都實現(xiàn)熒幕內外的雙贏。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天降雄師》真的只能算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商業(yè)片,但是作為一部賀歲片來說,大家能在春節(jié)期間欣賞到一幅幅美麗的畫面,看到兩大奧斯卡影帝的精彩對戲,聽到筷子兄弟令人回味無窮的幽默對白,也不失為一次愉快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