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大電影觀后感3篇
狼圖騰大電影觀后感1
故事講述的是1967年北京知青陣陣和楊克在上山下鄉(xiāng)期間來到了內蒙古額侖大草原插隊。在大草原上,他們結識了內蒙古族牧民畢利格一家,他見識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動物:狼。在與狠群的接觸過程中,陣陣對這一物種有了強烈的興趣,甚至有了自己想養(yǎng)一頭小狼的念頭。但就是此時,一群外來人貪婪地掠奪了狼群貯存過冬的黃羊,打破了狼群與牧民之間的生態(tài)平衡。而以場部主任包順貴為首的生產隊員更是發(fā)起了一場滅狼運動,讓狼群與人類之間的關系陷入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看完電影,感慨良多。法國大導演讓·雅克·阿諾不愧是“世界上最會拍動物”的導演,他完全脫離了小說《狼圖騰》的固有框架的束縛,精心編織故事情節(jié),使這部影片更加豐滿,更具現實意義。
有價值的作品往往是關注人的生存和命運的,但偉大的作品則往往是貫注了人的生命燃燒,情感表達,是關注人類與自然界的和諧共存的。這也是中國道家哲學的最高境界:齊物我,泯主客,一生死。它體現人類的最大悲憫和人文關懷,有著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普世價值。《狼圖騰》在某種意義上就具有這樣的特質。
在荒野生態(tài)哲學的視界之內,人、動物、自然界都是上帝的子民,他們生而平等。這讓我想到了一個詞:尊嚴!在我們的大多“官方意識”(這是深具批判意義的文學理論家巴赫金提出的重要理論)的敘事中,小人物的尊嚴往往被忽略。而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這個尊嚴不單是人的,同樣也是動物們的。動物可否談尊嚴?大自然是否有尊嚴?在主客對立的二元世界,在人類中心主義的邏輯思維中,肯定不存在這一疑問,但在荒野哲學的視界內,包括動物、植物、大自然均有尊嚴。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去尊重它、呵護它、愛惜它,相互共生,和平共處。
我認為《狼圖騰》的電影改編是成功的,它超越了小說的某種局限,特別是它突破了小說對狼性的的極度張揚和崇拜。他在緬懷早期人類的圖騰(自由、獨立、頑強、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決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嚴)的同時,著眼于人類精神家園的命題,把人類的生存與狼的生存并置于生態(tài)大草原的背景之下,著力表現人類自以為是的傲慢與偏見,為所欲為的強權與霸道,自私與冷漠。影片具有強烈的批判現實主義和反思意義,具有強烈的悲憫情懷。特別是在現代工業(yè)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生態(tài)問題已然成為全球性問題,環(huán)境破壞和污染已經成為地球這個“村落”里人人感同身受而又無法回避的生存危機問題。我特別感動于讓·雅克·阿諾,他是一位深具人類情懷的導演,他有著世界一流藝術家的藝術水準和人文情懷,因此,他的鏡頭下,就不會像中國導演那樣,只會夸張地展示狼性,只會把狼性作為賣點進行肆意渲染,進行娛樂化、商業(yè)化放大,從而使人類意識與自然意識完全被遮蔽,張揚狼性成了這部電影的價值賣點,那就會使這部本來有意義的作品流于平庸,且會誤導觀眾。
生態(tài)文學古已有之,回溯中國幾千年的文學書寫就會發(fā)現,對自然環(huán)境、對生態(tài)的書寫不但在詩詞歌賦之中均有佳作,但那時的生態(tài)文學,是建構于農耕文明的基礎之上,大多是歌詠贊美寄懷之作,而現代意義上的生態(tài)文學,或者說文學中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觀照和書寫,是現代工業(yè)化迅猛發(fā)展之后,人類對自身生存危機體認和反思的結果。在他們的作品中,一反傳統文學中“自然”被借用的狀態(tài)(要么是文人騷客抒情言志、感時傷懷的工具,要么是詠史懷古、氣氛渲染的“用物”),而是確立了自然生態(tài)的主體性地位,以自然生態(tài)的“在場”,去展示工業(yè)化之后,人類中心主義和工具理性時代,技術“座架”一切,人與自然生態(tài)的尖銳對立所導致的人類深刻的生態(tài)危機,從而呼喚生態(tài)倫理
狼圖騰大電影觀后感2
左邊坐著祖孫三代,六十幾歲的母親從電影開始就給她閨女及外孫講書中如何如何,姐無奈嘆氣幾聲以表不滿,希望為了別人的感受能收斂點,收效甚微,真是讓人不太愉快啊!
其實來看狼圖騰的,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原著的忠實粉絲,20xx年這本書剛出來就幾度賣到脫銷,那會我在書店上班,那種熱銷程度印象很深刻。我對狼性的崇拜和狼題材小說的喜愛也是源自于這本書。
阿諾真的很了不起,能把這么難拍的電影拍的這么磅礴大氣,還有訓狼師也好厲害,為了這部電影特意馴化這群狼五年,可以說這群狼就是為了這部電影而存在。
影片描寫原游民的善良及對草原狼的崇拜和畏懼,還有漢人對草原的入侵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都相當到位,狼群的團結狼性的堅毅及狩獵的戰(zhàn)略戰(zhàn)略都表現的也非常到位,但陳陣和小狼之間的互動及情感,相對來說,顯得有點薄弱。原著里主人公和小狼之間的描述更詳盡。
話說和某人一起看電影真的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不在一個頻道上,他無法理解我為什么會看到眼淚漣漣,如果告訴他我看原著時基本上就是哭著看完的,不知道會不會遭到一通嘲笑。下次還是帶熊孩子一起吧。
狼圖騰大電影觀后感3
先定性,《狼圖騰》電影作為一個完全新的故事片來看是個不錯的作品,從動物電影的角度來說,對狼這一主要角色的描述也很到位,另外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音樂與電影整個情節(jié)和節(jié)奏的契合度非常高,當然要排除汪峰的主題曲。
先說優(yōu)點,作為一部以蒙古族生活的草原為遼闊背景,輔以那個火紅年代的電影,整部影片從視覺語言方面完美的體現出了一種蒼涼壯闊之美。
我看電影,更多的時候是以一種讀小說讀詩的狀態(tài)進入的,以不同于上帝視角的局中人角度在這部電影中看到的是一個愛狼成癡的知青形象,充滿了矛盾和那個時代的局限,有一種濃濃的自我中心主義,這是小說里若隱若現的特質,在電影中被放大,在小說里涉及到的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這兩類文明的矛盾,碰撞與融合做了巧妙的回避,重點突出了蒙古族人對長生天騰格里即大自然的敬畏和對草原狼這一核心意象的追逐與崇拜。
《狼圖騰》的小說是我在大概十年前看到的,毫不夸張的說,當時看到的小說對于我的文化觀念,甚至于還未成型的世界觀都形成了巨大的沖擊,當時姜戎所提出的龍圖騰與狼圖騰的矛盾與融合以及兩種文明之間的碰撞是當時的我從未想過的話題,處于當時我還未觸碰過的領域。這里想說一說十年之后我對于這類文明碰撞問題的理解。
后來在文學批評和美學的范疇內,我接觸到了潛意識和集體無意識這樣的概念,才開始理解小說中所涉及到的這種圖騰之間的碰撞,這是兩種生活模式下的人類族群的深層潛意識之間的差別,就像海子詩中常出現的“麥子”、“土地”這樣的常用意象,這是漢族人三千年農耕歷史在我們的深層潛意識里留下的印記,與我們并無關聯,可以說是農耕的命運選擇了我們而非我們所能決定的,所以像姜戎在小說原著里提到的那些一樣。在兩千多年的歷史記載中,游牧民族數次南下給漢族人帶來深重災難的同時也帶來了游牧民族同樣植根于骨子里的那些強悍與尚武。但是我們不能對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這兩種文明做一個高低優(yōu)劣的評判,這只是在遙遠的年代里自然引導人民作出的不同選擇,是《詩經》里的“上”和蒙古人的“長生天”作出的決定。姜戎所帶來的觀點因其顛覆性而震撼了當時尚處幼年的我,但也因其顛覆性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明顯是不可取的。這樣說的主要原因也是電影中為了突出上文提到的對長生天和自然的敬畏將破壞秩序和自我中心的漢人形象無限貶低的緣故,其實突出一種文明,是沒必要刻意貶低另一種文明的,就像我個人偏好中國古典的戲劇而不喜西方戲劇,這是文化差異造成的,我不會也不能為了抬高西廂記牡丹亭而去否認莎士比亞作為一個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成就。
說回電影,電影中有一個意象作為草原文明的典型意象和狼圖騰與龍圖騰的融合與互動反復出現,就是在蒙古包外飄揚的狼皮,在小說中姜戎描述當“陳陣”第一次看到那個飄揚的狼皮的時候被若隱若現的龍的影子所震撼,狼圖騰與龍圖騰完成了一種重疊式的互動與融合。在十年之前那一幕同樣震撼了作為讀者的我,但是在電影中對這類話題從未涉及到(只有一處淺嘗輒止)的前提下,反復出現三四次的那個鏡頭明顯有種不知所謂的感覺,那種圖騰式的莊嚴和象征性也被無限削弱,作為一個意向的表達和延伸功能幾乎被剝奪,這樣的意象就顯得有些畫蛇添足了。
電影劇本相較于小說的創(chuàng)作難度大,操作空間小,但是《狼圖騰》的劇本有幾處讓我這個十年前的原著黨兼鐵粉很難接受,譬如拋棄了原著開篇倒敘的方式,采用時間軸正敘的方式,這使小說里第一幕陳陣面對狼群的緊張感和扣人心弦的吸引力減弱,而且對于畢力格老人睿智形象的引入也有削弱,這樣平鋪直敘的手法使整個作品從開頭就營造的史詩感幾乎被平淡的敘事語言消磨殆盡,使原著的第一幕完全喪失了吸引力。而且編劇為了電影的需要竟然生搬硬套的加了陳陣和嘎斯邁的感情戲并且賠上了巴圖。簡直是不可理喻。在小說里嘎斯邁是之于陳陣是一個大姐姐甚至于母親一樣的人物,這樣的變化讓原著黨接受不能。另外就是小狼最后的結局,小說里陳陣從一個城市里來的下鄉(xiāng)知青到一個經歷過滄桑變化的成熟男性,小狼魂歸長生天是個顯而易見的分水嶺,但是電影卻對此作了改編,當然沒有后來陳陣和楊克歸來的戲這些也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類似于小說中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的嘎斯邁的大盆手把肉這樣典型的草原意象被抹去,最原始的草原套狼被抹去,白毛狼王這個貫穿全書的最重要的狼被無限弱化的存在,類似種種是原著黨尤其是對電影抱有極大期望的原著黨的失落之處。
不過作為一個新的故事片,在沒有原著基礎的情況下,不得不說法國人拍了一部好電影,對長生天,騰格里的敬畏,蒙古人如山般堅強的特性,如海般廣闊的情懷的的確確傳達到了作為觀眾的我們這里,雖然巴圖這個在原著中樸實勤勞甚至帶點幽默的蒙古漢子被寫死了,但是軍馬事件的描寫確實是整個片子中最大的亮點,為了那個火紅的時代和創(chuàng)造了歷史卻未曾留下名字的史詩英雄致敬,愿長生天與你們同在。
看了電影馬不停蹄的趁著熱乎寫下了一點感想,總之還是開頭定性的那個結論,《狼圖騰》是部好電影,但是原著黨還是算了吧,推薦沒看過小說的可以去看一下。嗯,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