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宇宙與人有感
《宇宙與人》這部影片汲取了現代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地質學、人類學和生命科學等諸多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運用了大量科學數據、圖像和實例,揭示了宇宙奧秘的真相,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觀宇宙與人有感,供大家參閱!
觀宇宙與人有感篇1
看了一個小時的觀后感,感慨萬千,從中也深刻了解了星光燦爛的宇宙和智慧的人類,滿足了我對宇宙起源探索的渴望,也解開了我對宇宙的一些未解之謎的疑惑。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其中深藏著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一個物質世界,卻能創(chuàng)造出太陽、月亮,其實光不一定是宇宙里最快的東西。只不過我們看東西需要借助光,所以覺得光是最快的。讓我知道的宇宙的來歷。
在漢語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宙”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宇:無限空間,宙:無限時間。所以“宇宙”這個詞有“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意思。把“宇宙”的概念與時間和空間聯系在一起,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恒星,創(chuàng)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制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觀測天象的儀器也不斷出現,如武帝時洛下閎制造了渾天儀,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渾天儀,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制造了黃道銅儀。宇宙就是無限大的。宇宙外邊還是宇宙。土星是最典的氫氣的產品,因為他的比重比水還輕,但它美麗的光環(huán)卻是重元素,土星的光環(huán)基本上是由巖石和冰塊組成。也許保護宇宙是我們利索不能及的事情,但保護地球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我們能夠做的,更是我們必須做的,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保護地球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我們應該保護我們地球我們應該這樣做。古往今來,地球母親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她的兒女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她的兒女竟然為了自身的利益,弄得她千瘡百孔。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huán)境危機。“拯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所關注的頭等大事。
根據我還在構思的科幻小說中的世界觀,我們的宇宙就像一個永遠不會浮出水面的氣泡,而周圍的“液體”就是和奇點有著相同性質的“混沌質”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別的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別的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
看了宇宙與人,不由的感慨宇宙的偉大,地球的完美,20xx年,世界如果真的毀滅,那么這是一個未解之謎,我們有可能到別的宇宙上去生存嗎?我們現在的科學家正在一步一步的探索.這可是個世界大難題。人類現在還無法解釋,甚至直到人類滅絕也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F在的猜想主要有:宇宙外什么都沒有,宇宙外還有一個或若干個宇宙,還有物理學家腦中那五花八門的各式猜想。
看了這部科幻片讓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感慨。上面所說的就是我對這部影片的觀后感。從中我有一種比較大的感悟那么就是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那就是好好的保護我們人類現在共同生活的這個大家園-------地球!
觀宇宙與人有感篇2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看了《人與宇宙》之后,我更加深刻的體味到了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使我更加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的信念,使我更加認識到物質世界的唯一性。
看了《宇宙與人》這部影片。電影中詳細的介紹了人類的起源:人類是從宇宙中的核子結合產生核聚變,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們人類就是由基因組成的。自從人類發(fā)現了基因的結構,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特別精致的編排,就能締造出生命這樣的高級物質形態(tài),而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演化出智能。
《宇宙與人》這部影片汲取了現代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地質學、人類學和生命科學等諸多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運用了大量科學數據、圖像和實例,揭示了宇宙奧秘的真相,解答著一個個令人類曾經迷惘的問題。讓我深刻領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質。它用現代的科學文化知識向我們詮釋了世界是物質的,生物起源于物質,物質是人類起源的基石。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生物的起源,明白了單細胞生物到智能的人類是如何一步一步進化的。地球源于太陽,太陽才是真正的生命的締造者。宇宙是那么地神奇,在眾多星球中,它選擇了地球,給了它生命,這更是奇跡。這種奇跡其實也是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因為地球的特殊構造為生命的出現提供了機遇。
自然界中,四種相互作用力的存在維系著整個宇宙。太陽為地球創(chuàng)造了生命,但由于力的存在,或許曾經地球也被這種力毀滅過,又誕生生命?茖W家們的不斷研究,向我們揭示著那些奧秘。宇宙創(chuàng)造了人類,人類發(fā)展了,又去研究宇宙,科學家們研究太陽系的行星,只想發(fā)現有沒有生命存在。然而,研究結果表明,即使是和地球最相似的金星,也未成為另一個生命的搖籃。太陽創(chuàng)造了生命,但它也可以毀滅生命,它的強光、強磁場及射線等都是非?膳碌,都是可以將生命徹底毀滅的。
地球上生命的誕生也是經過無數日日夜夜的進化得來的,地球的演變最終產生了生命。地球上環(huán)境的完善也是眾多因素影響的結果。月球作為地球的天然衛(wèi)星,它留給我們了足夠做美夢的溫馨長夜,然而它卻由于質量太小而只能成為一顆死行星,這也許就是宇宙的選擇。
太陽系那么多顆行星,但卻只有在地球上發(fā)現了大量生命存在的痕跡,這是宇宙的選擇。人類的出現帶來了人類文明,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并反作用于物質。
物質世界是那樣地美妙,在宇宙漫漫長的演變中人類只是那精彩的一段;蛟S人類的誕生,正是宇宙安排的,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我由衷的相信馬克思的那句話"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鑒于這些事實,我們堅信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
然而,這并不能讓我產生“人類是萬物之靈”這樣的觀點。雖然人類擁有智慧,擁有思維,但這也無法改變人類不過是龐大生物鏈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一事實。茫茫宇宙中,人類是渺小的,就連地球也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沙!濫用上天賦予人類的智慧去破壞生態(tài),最終將遭到我們所在的宇宙無情的報復!
既然是宇宙給了我們生命,是小小核子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感謝它們,應該讓它們繼續(xù)去創(chuàng)造比我們更偉大的生命。也許保護宇宙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護地球是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能夠做的,更是我們必須做的。
人們對宇宙的探索,開始于望遠鏡的發(fā)明。400多年前,荷蘭人發(fā)明了望遠鏡,使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透過各種探索,人們發(fā)現,太陽其實是一個火球,體積相當于11個地球。太陽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燃燒,發(fā)出光和熱,照亮了地球,也照亮了生命之源。太陽在燃燒中衰減,在不可知的未來,太陽可能有燃盡的一天,到時宇宙將是一個黑暗的世界,這也意味著地球的毀滅。陽光是萬物之本,失去陽光,便失去了生命。
動植物的生長,人類的進化,都離不開陽光。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類,它們吸收陽光,釋放二氧化碳。幾億年下來,植物制造的氧氣則是使世界錦上添花。由于各種分子運動,4億前在天空中形成了臭氧層,也在這個時候,生命從海洋向陸地延伸。當氧氣達到一定的飽和程度,動物也在進化,發(fā)生突變,所以世界上的動物種類也越來越多,也就有了人類的出現。人類的出現,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關鍵。人類是由猿分離出來的,最多不會超過1000萬年。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的各種機能最復雜,最神奇。人類延續(xù)了地球的生命,也延續(xù)了偉大的世界。有幸成為社會的一員,我感到很榮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人類的偉大和不平凡。
這次的電影,讓我重新認識了宇宙,也重新認識了人類世界。宇宙太空的浩曠神秘,讓我感覺到人類的渺小;人類的生命歷程,讓我感到生命的可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多點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人生,讓自己過得更充實自在。
在上次的馬哲課上,我們觀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科普片——《宇宙與人》。本片描寫了作為母親--宇宙給予我們的太多了,供給我們生存,發(fā)展的所有資源;水、空氣、土地、森林、礦產和臭氧層,母親已把她所有的一切都賜給了我們。可是我們--宇宙的兒女,卻把母親所給予的財富--那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和可再生資源都逐漸地揮霍和糟蹋殆盡,使母親傷痕累累,也使我們陷入危機。我們不能繼續(xù)下去了,我們已長大成熟了,應當善待和奉養(yǎng)我們的母親,這就是本片告訴我們的。
只有一個宇宙。物質的宇宙能夠演化出生命,目前我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但準確地說,生命很吝嗇地只選擇了它的第3顆行星——地球,生命在這顆星球上誕生并且改造這顆星球長達近40億年。從生態(tài)看,地球的美麗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今天的地球因為有了人類,就不僅是生態(tài)星球,同時還是一顆文明星球。就是說,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必須善待地球,善待生命。
一個曾在法國“鯨魚學校”上學的13歲的學生,有一次他這樣寫道:“鯨魚是如此安詳,并讓我接近它。它們的身體徐徐擺動。我靠近了一頭在母鯨上邊回游的小鯨魚。它藍色的已經距我僅20公分,不安地望著我,不知我將怎么對待它。這太誘人!我忍不住去撫摸它,它身上有很多小裂口,我看到我的手指在它光滑的皮上留下長長的痕跡。這是多么美妙啊。”
實際上,萬物的存在意義都不在自身中,而是一種過渡,并從屬于某種更超越的目的、目標。大自然就整體就是一個有機的組織,各部分相互協(xié)調并承擔著統(tǒng)一于某種普遍廣義秩序的功能。這種現象就是宇宙存在著內在的、預設的和諧的秩序。哲學已從生物學中重新發(fā)現了生物設計的“目的性”,自然進程的“目的性”是一個普遍的理念。只有理解了這種目的性,才能超越對于自然過程的機械性解釋。
宇宙進程絕對不是無組織、無目的、無理性的。在貌似無機與偶然的大自然的事件之后,存在著一張神秘而不可見的網。在這張網上有目有綱,這個無形而存在的秩序之網,也就是老子所言的“天網”,就是“天道”,也就是莊子的“天籟”,就是黑格爾的“邏格斯”、“絕對理性”,康德的“先驗理性”。顯然這種以“信息”和“能”概念為基礎的超越物質和精神的第三類哲學本體范疇,實際上對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已經作了某種有意識的消解。這一觀點可稱為辯證唯理論。
宇宙的本體存在是理性的存在。這種理性,就體現在自然現象之后的秩序、法則、組織。這種理性不是被人的思維所主觀決定的。相反,人類思維是以符號系統(tǒng)模擬和把握著宇宙中存在的本體邏輯組織。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chuàng)造出智能,創(chuàng)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我們可以認識規(guī)律,但也必須尊重規(guī)律,這樣,人與宇宙才能和諧共處。
觀宇宙與人有感篇3
看完了《宇宙與人》,第一反應是震撼,震撼于宇宙的浩瀚,震撼于生命的強大。只是當沉靜下來的時候,就想認真的思考,作為大學生我想,我們應該要具備這樣的思想,去探究一部電影帶給你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而不僅僅是“第一反應”。這才能叫有所學有所得。
這部電影生動的闡釋了從宇宙誕生至今的各種神奇及重大的現象,還有各種元素的產生背景、前提條見、形成代價。不同種類與類型的物質、能量、生命的關系。并且詳細的說明了生命出現的必備環(huán)境,也講了人、太陽、宇宙的現在、將來與過去。整個影片始終始終貫穿著一種東西——生命。生命,是整個《宇宙與人》闡述的主題,是這個宇宙存在的主題。不僅是生物,而且是宇宙,它們的存在本身是有生命的。
關于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目前科學上好像也沒有確定的結論。我沒有特別豐富的科學知識,對于宇宙和生命只是淺薄的認識,僅僅也是從這部《宇宙與人》的影片中得出的微小的觀點。所以下面的內容可能有些看起來非?尚,但只是想分享我所謂的思想。在說我的論述之前,先簡單說一下目前被最多科學家接受的關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和關于生命起源的進化論。按照大爆炸理論,宇宙誕生于發(fā)生在大約15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現在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時間與空間以及所有物質均始自那次大爆炸。按照進化論,生命起源于一些構造復雜的大分子,好像是類似氨基酸之類的物質。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由這些物質在長達幾十億年的時間里進化來的。在不違反上面這兩個前提的情況下,我從中認識了幾點。
一是生命在宇宙中是普遍現象,但由于宇宙極其巨大,而生命這種存在形式太過脆弱,所以不同星球之間的生命想要互相聯絡完全不可能。這是一種比較令人絕望的情況,這意味著地球上的生命(主要是指人類)已經命中注定無法在宇宙中找到同伴,也永遠無從知曉宇宙中是否存在著同伴。在這種情況下,人類的生存是沒有保障的,隨時可能因為意外而中止,比如小行星撞擊和附近宇宙空間中出現超新星爆發(fā)等。
二是生命在宇宙中并非普遍存在,它只是在地球上偶然發(fā)生的一個特例。乍一看這種猜測比上一種更加令人絕望,因為這更容易使人想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那種絕望。但我說地球是特例卻并不意味著宇宙是單調乏味的。也許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種令人驚異的現象,而生命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種,而且在未來人類科技發(fā)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也許我們還可以與一些現在我們還無法想象的現象實現某種互相影響,這種情況可能會與幾千年前人類萌芽時期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比較相像。
三是生命普遍存在,而且可以實現互相溝通。人類看到的宇宙是有限的,然而,人類驚異地發(fā)現,即便不看到整個宇宙,也能判斷宇宙究竟有多大,在干什么。而在這個如此大的空間里,人類及地球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角色,甚至于可以忽略不計,而宇宙是一個群體,一個物質的群體,在銀河的彼岸,是否還有另一種“人類”呢?
答案是肯定的。要不何來的外星人一說。宇宙中千千萬萬個塵埃,千千萬萬個星系,遙遙之外,也有千千萬萬種生物在它們的“地球”上生存。不同的環(huán)境肯定會有不同的生物形態(tài),也許它并沒有四肢、五官,而是以別的形態(tài)呈現出來。但是,也許在它們之中,有比我們生存年代更久遠的,有比我們具有更高的文明的,也有可能和傳言中的一樣,能夠駕駛著高速宇宙飛船,自由來往于宇宙各個星球之間的,甚至有能夠在它們的星球之間用某種感應電波來自由交流的,等等。
人類不可能做宇宙的孤兒!可是我們在近期不可能發(fā)現外星人。即使發(fā)現他們也不會傷害我們。沒有一種智能愿意扼殺生命。宇宙中孤獨的“霸主”---可能有很大智力的生物。在這種猜測中,宇宙中應該已經存在著類似星戰(zhàn)中銀河共和國的星際組織。但為什么我們對此一無所知呢?很可能是因為盡管不同星球之間可以實現互相交流,但由于距離過于遙遠,所以這種交流只能局限于極小的范圍(以整個宇宙為尺度),而地球恰恰處在一個偏僻的地區(qū),而我們的文明發(fā)展水平還不足以讓其它星球感覺到我們的存在,但是這種孤立的情況可能會因我們科技發(fā)展而改變,可能是主動的(我們發(fā)現別人),也可能是被動的(別人發(fā)現我們)。
四是地球上的生命是一個生命實驗中的一部分。宇宙中也是普遍存在生命的,為了探索論證這樣一個宇宙生命,地球的生命也就這個探索實驗中的一部分。破壞生命也成了宇宙中的部分。你看,到處都是被污染得很嚴重的河流,被煙霧彌漫的世界,沙漠入侵,地震,海嘯,泥石流,過多的人口,過度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資源,制造大量的垃圾。在不斷的探索宇宙生命中,智能者卻是在創(chuàng)造生命問題。如今在科學界最棘手的問題莫過于科學界的道德水準的制定了,越高越好,是“吃人禮教的復生”;低越自由,是“司機允許闖紅燈的危險境地”。學界的道德水準可能是符合現代道德、倫理以及法律,并且保證科學界言論自由、百花齊放且有理有據,并要保證和平、合理、合法、安全的利用一切科學技術,并要保持科學家的作風。科學技術可以創(chuàng)造并改造人類文明,但是它可以隨時毀滅人類,所以我們的道德水平必須要達到是人類和平、合法、合理、安全的利用一切科學技術和資源。正如影片最后慷慨的陳述:“從人類用笨拙的手在巖壁上用簡單的圖形記錄自己的生活,到創(chuàng)造輝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來科學的曙光,只用了幾萬年。今天,人類更加強大,這種強大連人類自己都為之振奮。的確,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我們相信,一個還擁有40億年太陽光輝的智能生命,將不會辜負如此厚愛我們的宇宙”。
《宇宙與人》通篇提到最多的就是“生命”一詞,所以能夠感受到的也就是從這里開始。宇宙是浩瀚的,生命是堅強的。